当今世界,无论是政治上的冲突还是经济上的竞争,究其根本都是文化上的较量。十九世纪文化上是“一江西水向东流”,西方的现代文化、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长驱直入,无情地击碎了东方文明古国的美梦。东方文明及其所固守的“田园牧歌”因此而黯然失色,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功。直到二十世纪中叶,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东方文化才开始从弱势的阴影下走出来而试图东山再起。因此20世纪是西方文化的退却和东方文化崛起的世纪,由对抗和交锋走向对话和竞争,甚至实现了某些融合。现在,人类早已步入21世纪,但东、西方文化的交锋和竞争依然存在,并且变得更加隐蔽和激烈,我们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令人堪忧的是,我们某些企业往往只埋头于生产,奔忙于销售,很少顾及研究文化,很少顾及以文化支撑的品牌,舍本求末,因而得少失多。现在,在国外市场畅销的包括浏阳花炮在内的中国花炮,大多数却被贴上了外国贸易商的商标,成了其品牌的附属品,结果让拥有品牌的外国公司赚了大头,而我们的企业只得了点蝇头小利。我们为什么不多花点功夫去铸造自己的品牌,堂堂正正地进入国际市场呢?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提示我们:文化建设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且要服务经济建设。当今时代,文化不再仅仅具有意识形志的宣传教化职能,还成为了经济领域的一股无形的活力,发展为一门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法国原任文化部长朗歌曾经说过:“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之于一个地区、一方产业,是这个区域、这个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综合竞争力的源泉。
发展浏阳花炮产业,要加强花炮文化的研究,做成花炮文化产业,做成花炮品牌产业。只有这样,才可以找到自己在世界上最强势的位置,铸成世界上的一流品牌。
摘自 徐强国 《浏阳花炮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