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条关于中国重启端午申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昨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晨报记者证实,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该项目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当前“端午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
鄂湘苏三省“打包”申遗
作为此次中国端午节申遗的牵头部门,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朱林飞介绍说,本次申报的遗产中国端午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朱林飞介绍,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于2008年10月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其中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据介绍,上述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至今约有2500余年历史,人们熟知的活动包括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吃粽子、龙舟竞渡等。
不受韩国端午祭申遗影响
至于此次申遗为何由湖北牵头?朱林飞介绍,湖北秭归是屈原的故乡,同时从节日活动方面,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
2005年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被公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担心这是否会对中国此次申遗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韩国申遗项目“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申遗项目有所区别,并非一致,而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曾有不同国家共享遗产获得批准的案例。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高丙中介绍说,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
专家:中秋、清明亦可申遗
昨日,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表示,湖北是屈原的家乡,端午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由湖北代表中国申遗是“名正言顺,众望所归”。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等我国传统节假日成为法定节假日。作为这项课题的推动者,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认为,我国以立法形式将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为推动端午节申遗“奠定了法律基础”。蔡继明对中国此次申遗成功充满期待。此外,他还表示,一旦端午节申遗成功,中秋、清明等我国传统节日也有望申遗。
(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