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九年的国庆阅兵,不仅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我仔细观看了这次阅兵的全过程,尤其是装备部分,有些东西如哽在喉,不吐不快!
这次阅兵说明我们国家的装备水平与1999年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几乎囊括了外军所有的主战装备型号。完全可以说,我们已经解决了装备的有和无的问题,现在是如何发挥最大的效力和潜能存在相当的问题。今天我就本人角度出发,说说我的看法:
1、装备混乱,没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后勤生产复杂,战时维修更麻烦。
举例来说,火箭发射车和导弹发射车(战略导弹车除外)型号庞杂,轮式战车有四轮、六轮和八轮,但每种车的轮胎好象不一样,没有标准化、统一化、通用化,既不便于生产、采购,又不便于作为战略储藏物资,战时还复杂了后勤供应。
建议:火箭发射车和导弹发射车(战略导弹车除外)采取标准化、系列化的车型,研制一种基型车(解放大卡和东风大卡沿用了近六十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次基础上拓展一系列的车,其中发动机和轮胎要求系列化和通用化(尤其是发动机配件之间能互换、通用),与轮式战车的轮胎统一标准。我还觉得,象这种非直接战斗装备,应该予以向社会放开,采取直接招标采购,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允许直接投标招标,既降低成本解决军队装备的实际问题,又便于战时的大规模生产和维护,还刺激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家整体的工业生产水平。真正实现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比如:我们国家不是轮胎生产过剩吗?前一阵子美国还对我国出口的小汽车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吗?既然咱们轮胎生产过剩,轮胎标准化、统一化、通用化后,为什么不能国家增加采购,把这转化为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储藏起来呢?比起那4万个亿的刺激经济作用要强许多!
2、火炮口径型号过多、复杂。
光是防空火炮和航炮就有个七个口径的型号:20MM、23MM、25MM、30MM、35MM、37MM、57MM,其实完全可以精简为25MM、35MM、57MM三种口径的,航炮统一采用25MM口径,防空火炮采用25MM、35MM、57MM三种口径。这样既简化研制、生产,降低了成本,又简化了后勤供应的麻烦。再比如说火炮,就有100MM,105MM、120MM、122MM、125MM、130MM、152MM、155MM、口径种类多达八种,其中许多口径的火炮作用和射程差不多,有必要搞出这么多的口径吗?和平时期的研制和生产复杂麻烦不说,光成本一项就多不少,还不说战时的后勤的麻烦!完全可以去除其中的部分,只需要保留105MM和125MM(这两个口径可以作为坦克和反坦克炮、加榴炮及舰炮)、155MM(作为大口径火炮)三个口径。
3、步兵战车和轮式装甲车过于强调火力和机动性,防护能力严重不足。
我们装备的步兵战车和轮式装甲车几乎沿用的前苏联的风格,尤其是步兵战车和装甲防护能力非常差,前苏联的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暴露装甲防护力差的致命弱点,甚至大口径机枪就可以击穿苏式步兵战车。反观西方,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都比较重视步兵战车的装甲防护力,如M2A3和德国的美洲狮,装甲防护就比较好。其实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结合西方的步兵战车研制出一款适合我国的步兵战车,比如,可以借鉴德国的美洲狮和以色列的梅卡瓦4型坦克来研制新型步战车。
4、步枪的研制和生产装备没有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而始终紧紧跟在所谓的世界潮流的屁股后面追赶,没有开创中国步枪先河。
第一、世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最近多次的局部战争中意识到了小口径的局限性,于是把发展中间型威力的枪弹(6.5MM或者6.8MM)提到了日程上来,不出五年,西方国家将开始全面换装中间型威力的枪弹(6.5MM或者6.8MM)的步枪,正式取消5.56MM和7.62MM步兵武器。而我国军队好象还醉心于95式步枪,其实95系列完全是个失败的产物,抛开5.8毫米的口径不说(不上不下,比小口径好点,但又远远不如6.5MM或者6.8MM,还不能完全取代现役的7.62MM),由于95式无托的诸多先天性缺陷(瞄准基线过高,弹膛过于接近射手脸部,每次射击所产生的燥音,退壳过程中硝烟的刺鼻、熏眼),又搞出个03式作为补充,03式除了弹夹与95式通用,其余没一点能与95式通用,实际完全说明了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