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平一向都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早以前他就深感烟花行业属于高危行业,而且污染严重,如果不进行技术攻关恐怕早晚会被国家限制,于是在能否得到奥运会烟花燃放权还是未知数时,就开始牵头与北京理工大学以及一家航天研究院共同研究如何制造出“环保烟花”。事实证明,这是招妙棋,技术上的一枝独秀最终使熊猫烟花打败对手拿下奥运会烟花燃放权。
技术攻关拿下奥运订单
北京奥运会开幕、闭幕式上,熊猫烟花上演了一场没有纸屑、残渣,没有刺鼻味道的环保烟花盛典,也正是这个“绝活”使熊猫烟花最终有机会站在奥运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
早在2007年,赵伟平已经开始与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研究所合作,研发空气发射技术。“是神六给了我空气发射的灵感。”赵伟平说,通过用压缩空气代替火药,通过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弹射烟花,成功地化解了浓烟、刺激性气味的难题。经过研究还找到了一种新型环保材料替代纸筒,烟花点燃瞬间,这种特殊材料迅速溶解,不留痕迹。纸屑、残渣等污染难题也被攻克。
烟花的起爆点和时间间隔点难以掌控。烟花必须同一时间起爆,飞到预定高度后定格才能成功。2007年,熊猫烟花与北理工合作,开发“芯片”烟花产品,将写有燃放时间等数据的芯片,植入烟花“心脏”,由数码控制系统操控烟花燃放全程。
最终,正是这些创新的环保技术,使熊猫烟花打败对手,成为奥运会烟花燃放团队。
建立烟花研究院
奥运会的成功,给熊猫烟花带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回报,赵伟平由此也尝到了甜头,他深刻意识到“通过科研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鸟巢燃放只是空气发射技术的一次成功尝试”,赵伟平说,空气发射科研项目还在进一步攻克中,让所有烟花都变成绿色环保产品,没有浓烟、刺激性气味、纸屑、残渣将是熊猫烟花的奋斗目标。
于是,赵伟平很快花巨资建立了一所烟花科技研究院,研究院主要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进行烟花产品的研发,不断汲取世界上最先进的烟花制造技术,设计出更加有创意的产品;另外就是进行生产设备的研发。赵伟平说,“这个行业本身是高危行业,有时候要用生命作为代价,行业工人赚的工资不多,辛苦程度比别的行业更多,更危险。这种局面需要改变”。他期望通过实现机械化,减少人工接触烟花爆竹产品的几率,从而保障工人的安全,让烟花爆竹从生产环节彻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技术升级,让烟花制造这种落后的传统手工工业提升,让行业有更加持续的发展。
建立烟花爆竹协会是赵伟平现阶段的最大目标,他希望自己企业做好了,在行业有了话语权后,能把行业组织起来。因为“那时候,我们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拿到话语权,这样整个行业就会比较规范化。”
晨报记者 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