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事件新闻发言人袁小林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首度回应外界传闻。他断然表示:“吉利收购沃尔沃绝非搏‘眼球’。”此前,吉利集团成为沃尔沃汽车首选竞购方的消息震撼业界,叫好者有之,质疑者也不乏其人。
虽然吉利已手握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权,但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书福依然受到外界的质疑:究竟是放放烟幕弹,还是另有所图?对此,袁小林斩钉截铁地说:“收购沃尔沃是吉利深思熟虑的战略性决定。”
袁小林认为,没有必要怀疑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诚意,因为这是一项符合吉利长期战略和发展目标的交易。“吉利为此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深入分析并制定了详细的方案。”袁小林说。
之前,坊间曾传出多家国内汽车企业有意收购沃尔沃的“绯闻”,吉利为何能取得优先竞购权?袁小林认为,这当然不仅仅是凭运气,这是因为“吉利的方案符合沃尔沃的最佳利益”。他透露说,吉利提出,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沃尔沃目前的生产和研发设施、与工会的协议和分销商网络等将得到保留。“对方的算盘其实也打得很精,由于吉利汽车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自主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将借此进一步增强在中国这个重要汽车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和采购渠道”。
“当然,我们对沃尔沃也充满了期待”,袁小林表示,沃尔沃的价值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上,以及其品牌、管理、工程技术的优势上。吉利的计划是,继续在高端汽车领域发展沃尔沃品牌,巩固该品牌在豪华家庭车、运动休旅汽车方面的领先地位。
“吉利有信心成为对沃尔沃品牌负责任、延续公司发展的新主人。”袁小林告诉记者,双方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展开更多细节性的商讨,以便为实现最终收购扫平道路。
在沃尔沃之前,吉利集团不乏海外并购的成功经验。今年3月27日,吉利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宣布成功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公司。李书福曾说,吉利在海外收购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可概括为‘取我所需’,如果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就快速出手收购这家企业,吉利在收购方面具有灵活的机制和快速行动的能力”。
不过,尽管信心满满,但吉利方面仍给自己留有余地,在双方完成谈判的时间表上,吉林集团拒绝给出任何承诺。“现在很难推测要达成最终协议还需要多长时间,因为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收购时间取决于项目整体的进展情况。”袁小林表示。
瑞典媒体报道称,吉利将以156亿瑞典克朗(合19.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的大部分股权。袁小林表示,谈判目前尚处于保密阶段,不便就收购价格等细节作更多的透露,但他同时表示,在银行的支持下,吉利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一交易。
袁小林最后表示,感谢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及外界对吉利的关注。“目前我们正与福特就沃尔沃收购项目进行谈判,项目进展顺利,若有最新进展,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与外界进行沟通”。
吉利收购沃尔沃――从传闻到新闻
事实上,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绯闻”流传起码已经有半年之久了。
今年春节前后,就有消息说吉利要收购沃尔沃。这一传闻随着《华尔街日报》3月3日的一则《吉利汽车盯上沃尔沃》的特稿开始发酵。特稿透露重要讯息:早在1月中旬美国底特律国际汽车展览会期间,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与福特汽车高管在后者总部所在地会晤;并预计吉利汽车最早将于下周提交对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的竞购报价。
奇怪的是,在《华尔街日报》报道发表后,吉利汽车却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还没有收购沃尔沃的打算。
在这前后,国内外媒体对福特可能出售沃尔沃进行了推测性的报道。中国的长安、奇瑞、上汽、北汽、南汽,美国的雷诺、俄罗斯的某财团都成为媒体猜测的买主对象。
各国媒体逐渐形成共识:这个潜在的买家必然来自中国。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异军突起,今年产量将达到1273.7万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已成定局。而2010年、2011年的增长率会在19%至20%之间。
这样的共识也让媒体的聚光灯再次转向吉利。到“五一”期间,知情人士透露,吉利不少高层已奔赴海外,其中一队人马到了沃尔沃在瑞典的总部哥德堡。这个由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率领的谈判团,团员包括总裁杨健、技术副总赵福全、营销副总刘金良和资本运作高手、CFO尹大庆等。
6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援引一位接近李书福的权威高层人士的说法:“吉利洽购沃尔沃的事是肯定有的,但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另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权威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在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