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陕西频道1月4日电(记者石志勇)1月1日下午,陕西省蒲城县发生一起花炮生产企业爆炸事故,造成工人9死8伤。蒲城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花炮之乡”,但这样的梦想也经历着爆炸事故不断的阵痛,引发着人们的思考。
爆炸导致9死8伤
蒲城县是陕西省传统的花炮产区,发生爆炸事故的是位于这个县三合乡的新平花炮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月1日15时50分许,新平花炮公司在进行花炮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根据现场搜寻和初步调查显示,事故目前共造成9人死亡,8人受伤。
目前遇难者的搜寻工作已经终止,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为9名,在8名伤者中,有4名伤势比较严重者已经被转送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另外3名伤势较轻者仍在县医院治疗,一名伤者已经出院。
记者在现场看到,爆炸事故现场位于一片麦田里,是一处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大约五十余亩的工厂。除生活区和成品仓库以外,所有厂房都已被夷为平地,爆炸时的巨大威力可见一斑。所幸的是,与爆炸地点相距不远的花炮成品库未被殃及,否则造成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1月1日下午新平花炮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屈某一直不见踪影,警方随即对其展开了追查。1月2日,迫于强大压力,屈某向当地公安机关自首。目前警方正对其进行询问和调查,以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而据初步调查显示,爆炸事故应该是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的。
在蒲城县医院,记者看到3名伤势相对较轻的伤者正在接受治疗,他们的四肢和面部暴露位置都有明显烧伤。伤者赵兴柱的亲属告诉记者,50岁的老赵也是义隆村人,和老伴一直在新平花炮厂打工,这次双双受伤,让家里人很是伤心。
高危行业成为特色产业
新平花炮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属于证照齐全的合法企业。负责人屈某是三合乡义隆村人,而离事故发生地点不远的义隆村也有不少村民在这家企业打工,并有多人在这次事故中死伤。
虽然在爆炸发生时饱受惊吓,但一些在事故现场围观的村民却对这起事故表现得相对平静。他们说,生产花炮本来就容易发生事故,特别是蒲城生产花炮的地方这么多,事故是在所难免的。
蒲城县制造花炮的历史悠久,始于盛唐,鼎盛于明清,目前仍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花炮产销基地,并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蒲城县烟花爆竹管理局局长王赵余说,蒲城县2009年花炮产业产值超过3亿元,涉及8个乡镇66个自然村,从业人员达3万人。
王赵余说,蒲城县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农村旱地和山地较多,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很困难。而花炮产业从实践证明是一个“强县富民”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吸收就业,还能增加利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日渐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同时,蒲城县花炮产业近年来事故不断。2007年11月底到12月初的一周内,蒲城县曾连发三起花炮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
2009年3月6日,蒲城县坡头镇一花炮工区发生爆炸,两人被炸身亡。
2009年7月4日,蒲城县高阳镇嘉昱烟花公司工区发生爆炸,造成两人死亡。
2009年10月18日,蒲城县坡头镇桥东村发生花炮引线爆炸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两人重伤。
2009年12月25号,蒲城县兴镇田王村的一家住户因私自在简易房里制作烟花爆竹发生爆炸,导致一人死亡、三人受伤。
规范发展是关键
针对蒲城花炮爆炸事件,陕西当地媒体评论员马九器认为,花炮制造是蒲城的支柱产业之一,如同煤炭是山西的支柱产业、石油是大庆的支柱产业、钢铁是攀枝花的支柱产业一样,是自然的选择,更是历史或现实或民众的选择,所以,即使某一产业属于高危风险行列,只要与这个时代的文明主流琴瑟相和,建立于尊重生命、保障生命的基础上,就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就没有因噎废食的理由。
纵观焰火之都蒲城的花炮经济历程,经历了家庭作坊式——— 工区化生产——— 公司化发展三个阶段,从经济结构和形式上减少了不少安全隐患,但这远远不够,安全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法律问题、社会问题。
他认为,无论经济发展模式如何造福一方,都必须建立在尊重生命、保障生命的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