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据余杭透明售房网显示,这一天就有43套购房合同解除。如此大规模的“退房潮”,在房价持续高位的“艳阳天”里实属罕见。同样是元旦过后,楼市走势不明朗,京城新盘人气也大不如从前。记者近日发现,楼盘销售人员突然变得能说会道,国内经济、地产大势张口就来,俨然一个个“经济学家”。
或是开发商作为?
一般而言,各个楼盘都存在退房现象,退房率在5%以内都是正常的。
但一个楼盘的好几个退房者是公司员工,并有一个人退好几套房的情况;或者说某一楼盘的退房率相对比较高,那这些楼盘的销售情况就存在一些问题了。
律师金鹰接触过不少因为退房问题导致的纠纷案件,他说,以公司名义提出的退房现象明显要复杂很多。其中在退房现象增加的背后,不排除某些开发商制造假按揭的可能,这种情况可能集中出现在那些又是期房销售、退房率又动辄达百分之二三十或以上的楼盘,开发商由于资金紧张,通过内部销售,或者找员工亲戚做托,给一定好处,假借他们的身份,签订购房合同,从银行骗取贷款。当市场回暖时,开发商再把房子退掉,重新销售,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还能在热销时赚上一笔。
那么是不是很多退房现象的幕后操作者就是开发商,这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对于广大购房者而言,要的是健康的市场秩序。
楼市进入试探博弈期
元旦以来,由于开发商以及购房者都处于观望中,这让售楼员纷纷感觉压力上升。上周末,北京一楼盘开盘时间已到,不少业务员还在抱着电话催客户前来看房,“GDP”“CPI”等一些经济专业名词时不时地从其口中迸出,一些购房者被忽悠得晕头转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