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烟花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超过50%,具有行业统治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燃放的烟花都来自浏阳,但“奥运会烟花燃放设计、创意赚的钱比浏阳企业卖产品赚的钱多得多”。浏阳花炮之困折射出湖南外贸的一大“隐痛”:出口的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湖南外贸实力较弱,如何转型,图大图强?“首先是创业,第二是创牌,其次是创新,第四个是创意”。本报记者周喜丰长沙报道 湖南外贸偏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09年,外贸“龙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为6111.2亿美元,湖南省仅为101.5亿美元,不到广东千位数后的零头,这个成绩单放在中部六省排名靠后。 相对于湖南GDP在全国的排名,湖南外贸有点拿不出手。在2010年全省外贸工作座谈会上,省商务厅厅长刘捷分析说,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后劲不足,困扰湖南对外贸易的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尤显突出,特别是我省对外贸易以传统产业、资源产业为主的结构矛盾,在国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这一背景下,显得十分尖锐。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湖南外贸如何张腿扬蹄,奋起直追? 逼仄的“传统”:企业利润一降再降 时间倒退十年,浏阳老百姓想去花炮厂打工,要托关系。但眼下,花炮厂的工人待遇堪比沿海、特区的外企,这不仅体现在工钱上,在一些花炮厂,每天班车接送工人上下班。这些分居在浏阳各个村庄的农民,如今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企业老板体会到“管理人员不愁找,工人难找”的窘迫。 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缺少工人,是它最表象的困境。湖南浏阳花炮有限公司副总裁许云香认为,造成这个产业劳动力紧张的原因,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很多人不愿从事这个高危行业,二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向往外面的繁华。 为了留住这些劳动力,利益链条的变动是:提高工价。目前,在花炮厂干活的工人平均工资达2000元/月,做亮珠和火药这些危险度最高的岗位,月薪达到5000元。 为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局面,不少企业主到外省去招工。招来的工人需要培训,对于企业主来说,又是一次成本付出。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另一后果是:企业利润一降再降,被压缩到逼仄的空间。 这不过是浏阳花炮产业近年来所遭遇的一部分。自2008年以来,它开始了漫长的寒冬。 除了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也“噌噌”往上涨。2008年2月14日,广东佛山三水港烟花爆炸事件,令当地关闭烟花出口通道,浏阳花炮出口受阻。随后,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杀到,花炮出口陷入低谷。同时,这一产业还遭遇退税下调上浮的波折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各种外界因素的挤压,使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变得脆弱而敏感,稍有一点动静,便会激起风浪。 今年以来,情形稍有好转,但出口到欧美国家的各种“软壁垒”又让花炮企业呛了一口。 眼下,许云香所在的企业刚刚通过SA8000认证,花费数万元。专家称,SA8000的致命关键在于它有效降解了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最大的比较优势——劳工成本。 而更为庞大的项目是欧盟CE认证,公司任何一个烟花品种,哪怕它的外形一模一样,只要它的发数不一样,都要送到荷兰或西班牙的认证机构认证,否则不能出口至欧盟国家。 “所有这些,对花炮产业的冲击非常大,公司消耗了大量的人财物,小公司根本没法支付这个成本”,许云香感叹,自己所在的企业虽已在海外成功上市,但成本的压力仍然如影随形。 品牌之困:多数企业仍然是贴牌生产 若干年以后,烟花发射方式可否用气体代替火药?这是浏阳庆典烟花制造燃放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继荣的“哥德巴赫式猜想”。他认为,如果没有技术革新,十年以后,传统花炮将走向末路。 利润降低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一是生产机械化;二是材料改进,让这个好玩好看的“危险品”更环保、更安全。 “这是个太传统的行业,产值比例小,专家关注比较少,企业只好自主研发。”许云香说,花炮制造目前可以在某些生产环节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但总的来说,这仍是一个手工活,技术含量低。 许云香曾于2007年去德国考察,见到了全自动的“火箭”生产线,当时一度想引进国内,但后来发现技术不是很成熟,只好作罢。目前,浏阳不少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采取委托或联合开发的方式进行科研攻关。 技术上的改进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试图让浏阳花炮更具市场竞争力。在湖南,还没有一个产业像浏阳花炮一样在国际上具有的统治地位,但是,浏阳花炮仍无法主导这个市场。 浏阳市鞭炮烟花管理局党组书记李定平说,作为一个地理标识,“浏阳花炮”这四个字在国际上的名头已足够响亮,去年出口占国际市场的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