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式开幕后,一束束烟花升腾而起,绽放在“世界之门”巨大的LED显示屏上。 周游 摄 | |
|
绿色大运
开幕式最后一个表演,当“世界之门”开启,一群英姿飒爽的绿色骑士骑着自行车飞驰而出,沿着@舞台散布开来,他们用绿色装扮舞台,向世界表明深圳举办绿色大运的初衷,更向世界发出低碳环保的邀请。而与这个绿色@舞台相呼应的是一条条已经延伸到深圳各个角落的绿道网络,沿着这些绿道,大运会“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将传递到世界各地。
电子烟花
没有火焰同样灿烂
昨晚9时55分,当胡锦涛总书记宣布深圳大运会正式开幕后,一束束烟花升腾而起,绽放在“世界之门”巨大的LED显示屏上。
然而,它并不是我们通常的开幕式上看到的烟花表演,而是电子烟花。
深圳市市长许勤今年7月份在国新办举行的深圳大运会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届大运会坚持节俭办会原则全面完成场馆建设,同时将以更新的形式如“不放烟火、不请大腕儿、更多的是大学生参与体育仪式。”来体现开幕式的特色。
开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石钢介绍,“不放烟花、不请大腕”,却又要在“宣布开幕”的瞬间营造出热烈隆重的气氛,这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不过,正是不放烟花的创意,凸显出了这届大运会“不一样”的“公益效果”。
昨天晚上,将近1分钟的电子烟花表演,没有烟雾、没有垃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是一次成功的、环保的表演。深圳大运会开幕式成功尝试了一次“鱼和熊掌”兼得的创新。
不放烟花,是深圳为了践行环保节约、绿色低碳的一次具体行动,在这样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非常少见。深圳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大型赛事,不放烟花,但同样要精彩。昨天晚上,他们做到了。
@型舞台
废瓶好似变形金刚
开幕式的@舞台造型独特,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你可曾想到,这个造型新颖还可以高科技变身的舞台是由废弃的矿泉水瓶打造?
“@”是互联网的标志,@舞台象征高速化的信息时代将整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开幕式现场的表演舞台和中心环道巧妙的构成一个巨大的“@”,这是开幕式给予观众最强烈的视觉符号,使深圳大运会的时代标记和文化形象明确区别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凸显了深圳和大学生群体共同秉有的青春时尚的印记。
@舞台是国际上最大的透明呈像舞台,总面积5000平方米,高2.6米。舞台表面是制作团队专门研制的高强度耐力板,可以保证高强度的演出冲击。耐力板下方为收集的600万只矿泉水瓶,与青春大道两侧所用的矿泉水瓶共计有1100万只。充分体现了绿色大运的概念,向世界传达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大运会形象。
大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姜浩杨介绍,今年6月5日,在世界环境日上,大运会开幕式团队跟深圳环保组织一起发出倡议,收集废旧塑料瓶,当时深圳市民很踊跃参加活动,“大运会的电话都被打爆。”据介绍,直径40米的中心舞台,以及周边连通的跑道,总共用去了1100万个废弃的空瓶,由空瓶填入舞台支架,变幻出各种各样的运动造型无疑是最环保最时尚的,“这些瓶子除了大部分来自于回收的外,还包括每天志愿者和安保人员的现场收集。”
舞台周边供世界各国运动员就坐的座位,也是用回收的旧矿泉水瓶叠加而成。舞台边缘各种不同的人物图案和发光体,也是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造出来的。“这些瓶子有的还经过了二度加工,我们希望最后能送给运动员作为特殊的纪念品。”姜浩杨说。
单车方阵
齐骑奔向绿色梦想
昨晚22时25分,“世界之门”前,300多名单车方阵队员身穿绿色的运动服,脚踏自行车飞驰而出,犹如一片片飞扬的绿叶,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舞台上跳跃演绎运动之美。
这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大学生,他们特技表演了自行车运动,同样倡导的是一种“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理念。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经准备了两个多月。尽管不是专业的自行车手,但是他们自信、活力、激情的表演还是征服了观众,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现在我们都支持绿色出行的方式,非常环保,而且还有助于锻炼身体。”大学生刘美婷说,“希望这种绿色出行、低碳的理念能在我们大家以后的生活中体现。”
伴随着单车的行进,一片翠绿随即弥漫了整个舞台,“世界之门”的365个液晶显示屏上出现了深圳的碧绿山水、苍翠绿道。而与这个绿色舞台相应的是,一条条绿道网络已经延伸到深圳各个角落。
未来5年,深圳将建成长约2000公里的绿道网络体系,全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公里的绿道,市民可实现5分钟抵达社区绿道。每逢周末,人们可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家人,踩着单车尽情拥抱大自然,让“诗意地栖居”成为真实的生活。
用“骑迹”
书写低碳
“火炬骑手”周子迁:
昨天晚上,深圳大学的毕业生周子迁骑着单车,高举火炬,将大运圣火带到开幕式现场。这种不一样的火炬传递方式引起了在座3万名观众的欢呼,也吸引了电视屏幕前几亿观众的目光。
周子迁的父母是深圳特区的拓荒一代,他本人则在深圳长大,在深圳上大学,在深圳工作。作为新一代深圳人的代表,周子迁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宣传环保,宣传大运,宣传自己热爱的家乡。就是在离深圳大运会倒计时500天的日子,周子迁从深圳出发,开始了以“倡导低碳生活,宣传绿色大运”为主题的400天环中国边境骑行。
去年3月31日,从深圳出发,周子迁踏上了“400日单人单车环骑中国”的行程。在之后的400天时间里,他单人骑行29230公里,穿越18个省市自治区,沿途成功收集了来自28个民族不同地区男女老少的2011个“UU笑脸”。今年5月4日,当他完成旅途抵达市民中心广场大运会倒计时牌前,数百名车友骑车从关外一直伴随小迁进入市区,高喊口号支持大运。
7月,深圳大运会即将开幕,周子迁决定再度出发环骑宝岛台湾,继续为大运会寻找UU笑脸,宣传绿色大运。他此次骑行共16天,从台北到台中、台南、台东,逆时针环绕台湾约1200公里。
“我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宣传大运,推广自己的城市。”周子迁如是说,“我们更向世界传递我们深圳人倡导的低碳生活,而这个大运只是绿色低碳的开始。”
链接
693台车辆
保专用交通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丽 通讯员/李云源)大运会昨晚精彩开幕,记者从大运会交通保障指挥部获悉,在大运会开幕式之夜,交通保障指挥部共投入693台车辆(其中往返开幕式现场车辆556台,接驳车辆137台)和1145名工作人员(其中司机734人,管理人员411人),完成了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国际大体联官员、注册媒体、有组织观众以及其他国内外嘉宾共计16000多人的集结、运输和疏散任务,做到了准时、安全、有序、高效、优质服务。
据了解,为了确保开幕式交通保障万无一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全体动员,全面投入,一是按照大运会总指挥部开幕式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需求和实际,制定了详细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总体方案》和《交通运输保障工作手册》,将任务细化到时段,锚固到每一辆车、每一个驾驶员、每一个工作人员,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二是该委领导带队到全市19个交通场站或远端集结保障点,检查交通保障落实情况,全面梳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三是市交通运输委设立了总指挥中心,在深圳湾现场设立了现场指挥部,该委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充分利用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建立了指挥、执行有力,落实准确、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整个运作高效有序。
另悉,大运会交通保障指挥部从8月5日提供交通服务以来,累计共发出车辆1076车次,迎接大运运动员、官员、嘉宾等共9480人,同时发送8954班次车辆,提供了40546人次的赛时交通保障服务,做到了基本无有理投诉、无责任安全事故。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南方报业全媒体大运联合采访团记者 向雨航 杜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