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成品油价格上调,虽然给加油站带来更高的利润,但同时也引发销量的低迷。近期,京津地区部分加油站纷纷下调成品油价格,华东、华南市场也出现较大规模的成品油降价促销,部分加油站的油价甚至比调价前还便宜。有权威媒体称,民营油企是此轮价格战的主要推手;除此以外,中石油和中海油下属的加油站及中外合资加油站也加入降价促销行列。
对于早已不堪高油价重负的消费者而言,加油站降价促销显然是个好消息。可是,眼下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明显存在诸多不尽合理之处,如所依据的基准油价存在虚高问题,调价周期过长,等等。在这种不合理的定价机制之下,民营加油站掀起的这种“价格战”恐怕难以持久。
更令人忧虑的是,为更多地赚取成品油零售利润,中石油、中石化去年以来减少了成品油对外批发量,同时大量扩张自营加油站数量,将更多成品油直供下属加油站。石油巨头在成品油零售市场上的强势扩张,无疑会加剧成品油市场垄断,挤占民营加油站的生存空间。不难想象,当石油巨头自营加油站完全控制了成品油零售市场之后,有利于消费者的降价促销“价格战”将不会发生了。因此,尽管民营油企在眼下的“价格战”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民营油企在成品油市场仍居弱势地位,“两桶油”(中石化、中石油)对市场的绝对垄断最终将决定市场的价格走势。
竞争,是打破市场垄断的先决条件。然而,多年来,我国成品油一直采用政府定价的方式,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的原油价格为基准,加上炼油企业一定的成本和利润的定价公式而产生国内成品油价格。这种定价方式主要是从生产者利益出发,保障的是供应方的利益,而忽略了需求方的利益,显然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这种定价体系下,尴尬不可避免:一边是出租车行业和广大有车族高呼油价高到难以承受,一边是垄断企业大喊油价低以致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而作为油价的制定方,发改委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不得不在定价公式的测算结果上打些折扣。但这种人为定价,无论油价是涨是跌,打折多还是少,都难免吃力不讨好。
既非完全的行政化,又非完全的市场化,无疑是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最大弊端。近年来,消费者要求改革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此起彼伏。 1998年以来,成品油价格改革踏上征途,且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遗憾的是,这项改革多年来似乎只是停留在让油价与国际接轨,而在定价机制与国际接轨方面却裹足不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定价的实质。
彻底消除眼下成品油市场的怪现状,关键是加快推进成品油市场化改革进程,促进充分市场竞争的形成。要打破现行的“原油+成本”的基本定价框架,实行市场化定价,并彻底地开放市场,逐步破除行业垄断,促进和实现经营主体多元化。(吴永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