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日益深化,浏阳烟花频繁出现在101烟火秀等大型焰火燃放中。图为燃放工作人员在101大厦上组织焰火燃放施工。陈懿供图
浏阳网6月20日讯(记者 杨成伟)今年5月30日,本刊曾以《售台烟花爆竹,十年增长超800倍》为题,报道了台湾烟花爆竹市场概况以及严格的市场管理政策。
由于台湾地区严格的落地检验规定,在近日召开的售台烟花爆竹企业座谈会上,面对高昂的费用和严格的检测标准,售台烟花爆竹参照欧线美线出口实行产地检测成了企业一致的呼声。
“1个柜货值10多万元,没有通过检测,被扣了一年,除了存货仓库的费用,退回来费用要一万多美元,即使退回也没有多大意义,基本上与货值相抵了。”
在售台烟花爆竹贸易中,这样的案例不是假设。
标准苛刻 药量只有上限没有浮动值
作为内地最早从事售台烟花爆竹的人之一,如今80多岁的永发实业负责人李瑞麟清楚地记得首次去台湾的情景。
2004年,时值台湾禁止进口烟花爆竹法令到期,带着是否继续禁止的疑问,李瑞麟赴台协调。由于“产地的产品中有氯酸钾而台湾不容许销售含氯酸钾产品”等多方面问题,台湾方面最终没有参照日本进口烟花爆竹的标准。而是在当年出台了系列的、更严格的检测标准。
“之前只要不是药物和质量等问题,还有商量余地,但是后面,却开始变得严苛起来。”在类似“包装上不能有简化字”、药量只有上限标准没有浮动值等严要求面前,大体上处于手工生产的烟花爆竹屡屡碰壁。
某厂曾生产了一批火箭类产品,运抵台湾落地检测时,产品的塑料帽被取掉,结果长度不达标,这批货被压了。等3个月之后,这批货物卖掉时,还不够抵仓库的租金。
而在2010年,浏阳的一家贸易公司也遭遇了类似情况。由于药量超标,一批火箭类产品在仓库里被压了一年后,最后还是被销毁了。
另一位从事售台烟花爆竹多年的人士回忆,因没有达到检测要求而经其手退回厂家的烟花爆竹只有1批,除了有10多批产品低价转售马泰外,其他检测不符合要求的都被销毁。
相关数据显示,售台烟花爆竹每年有1成左右由于达不到检测要求而被销毁。
费用高昂 “检测费比欧线美线贵了几十倍”
据相关人士介绍,从2004年至今,台湾当地的烟花爆竹经销企业也在日益增加。之前,只有12家火工协会会员涉及烟花爆竹生产或经营,其中,真正生产烟花爆竹的只有2到3家,绝大多数从事销售。如今,除了火工协会14家会员企业外,还有爆竹烟火协会的36家企业以及10多家燃放公司。
经销商的增加,刺激了售台烟花爆竹量的增长。在每年的售台烟花爆竹中,消费类烟花爆竹近1000个柜左右。用于专业燃放的只有几十个柜,且实行的是专案进口,相对消费类产品检测,其要求稍微宽松。
对于烟花爆竹进口,台湾实行的是形式认可。在落地检测之后,在每个零售包装上还要贴上标签,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产品大还好说,如果是小产品,在产品上贴标签,既费时间又增加了成本。”一家企业代表表示,光公司售台的擦炮,每年就要为此交56万新台币的标签费用。
“每种产品还需要1.9万新台币的申请费用,还有标签费用。”另一家企业的与会代表直言,“检测费用比欧线美线的费用贵了几十倍。”
【探讨】售台烟花爆竹实行产地检验?
在严标准和高费用面前,售台烟花爆竹企业从几年前就开始推动落地检测变为产地检测。
“设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实行产地检测,我举双手赞成。”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企业负责人举出了由此带来的相关好处,如果不是因为质量问题,产地检验不符合台湾要求的产品可以转为内销等等。
但有的人士认为售台烟花爆竹参照欧线和美线实行产地检测在销售量上没有保障。
据了解,在浏阳每年烟花爆竹出口量上,欧线和美线占据了近7成的份额,美标所和通标公司在浏阳设立检测机构具备了量的保障。“售台烟花爆竹销量相对较小,个人认为常设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可行,但是在销售旺季设立检测机构,我认为还是可行的。”
【进展】
今年3月,浏阳市台办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进行了前期沟通,通过长沙台商协会转呈了售台烟花爆竹实施产地检验的请求报告。
今年4月26日,海基会转复台湾烟花爆竹主管部门对于上述报告的复函,请市台办提供相关机构在浏阳设立检验机构及检验方式、流程等资料,以供台湾烟花爆竹主管部门研究实施产地检验的可行性等,并明确了专人对接。
来源:浏阳网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