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上“战场”
——记湖南检验检疫局烟花爆竹检测中心
本报记者 林 俊
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销售基地,国际市场占有率达65%,湖南检验检疫局烟花爆竹检测中心就设于此。试验场上,烟花检测中产生的燃烧、爆炸声响和闪光,恍如将人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们每天燃放的样品都能装满一卡车,有人说我们是天天上‘战场’。”中心主任谭爱喜说。
湖南检验检疫局烟花爆竹检测中心是世界上检测设备最齐全的烟花专业实验室,能对29种产品的253个技术参数进行检测,覆盖了从化工原材料、烟火药剂、产品、燃放等全部领域。每年要进行1.3万多批的出口烟花检测,对1000多种烟花产品进行危险性定级测试,出具4000多份检测报告,检测结果被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认可。
破解壁垒的“尖兵”
近年来,全球烟花爆竹的消费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作为世界最大的烟花出口国,中国烟花占全球贸易量的95%。同时,烟花也是一类爆炸危险品,其安全性备受关注。
中心副主任张光辉告诉记者,由于国外条例繁杂、要求苛刻以及标准制定不透明等因素,我国烟花行业在遭遇技术壁垒时常处于弱势地位,每一项技术措施的推出都有可能堵死烟花出口的大门。中心成为我国烟花产业对外交流、破解壁垒的“尖兵”:每年接待国外来访40多次;先后接待两任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主席来访;与欧盟官方就欧盟烟火指令实施、运输危险性定级等进行广泛交流;还多次派出技术专家参加国家质检总局与外方的谈判。
2014年4月1日,在欧盟烟火指令联合市场抽查机构与质检总局联合举行的国际安全烟花专题研讨会上,一场激烈的交锋正在进行:欧盟官员提出,其2013年抽查的中国输欧烟花不合格率较高,与中方统计数据相差巨大。该中心专家当即代表我国做出回应:我方统计的不合格率是就全部产品而言,更具合理性;而欧盟则仅仅针对小火箭等缺陷率高产品的重点抽查,抽查结果不能代表中国输欧烟花的整体质量水平。这一意见最终被欧盟官方采纳,维护了中国烟花的声誉。
CE认证是目前我国烟花产业最关注的问题。欧盟2013年7月全面实施CE烟火指令,规定所有烟花必须经过CE认证才能在欧盟市场销售,如果所有产品的认证检测都在欧盟进行,每年我国企业付出的额外费用将超过1000万美元,且每个产品认证周期至少为半年。从指令的起草、发布到实施,该中心一直紧密跟踪:翻译指令和标准文本,开发检测技术,对企业进行培训,获得欧盟CE烟火指令机构认可,与6家欧盟烟火指令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CE检测。这一系列动作,将CE指令实施对我国的影响降到最低:2013年,中心共对我国出口至欧盟的1000多个产品进行CE型式试验,对60多万箱产品实施出厂批次检验,为企业节省费用200多万美元。同时,将国内烟花生产经营企业CE认证周期缩短至两周。
打赢商战的“利器”
在浏阳街头和乡间,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各色皮肤、说各种语言的外国人忙忙碌碌:参观花炮厂、看样品燃放、下订单、签合同,除了关注烟花品名和燃放效果,很多时候外国客商还认准了一个检测标志——FFIC。这个标志也成了国内烟花生产企业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的“利器”。
FFIC是湖南局烟花爆竹检测中心的英文简称,也是多年来精心培育的烟花检测品牌。每年,数以万计的烟花加贴上FFIC检验合格标签,便可走进国外的销售市场。Ermes是意大利最大的烟花进口商MARTARELLO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我们所有从中国进口的烟花都交给FFIC检验,欧盟很多国家都认可FFIC的报告,他们的检测技术和服务都是最好的。”
创建之初,中心就坚持法定检验、市场委托和科研开发三大方向齐头并进。“市场需求就是实验室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谭爱喜说。
国内烟花法规标准需要检什么,该中心就开发什么检测技术。很多烟花检测设备市面上基本难以直接购置,中心就自行研制。该中心还根据不同国家和客户的要求,推出了200多种中英文对照的报告模板。
由于烟花检测的特殊性,其辛苦旁人难以体会。中心职工形象地总结为:“夏天一身汗,冬天一头霜,耳边震天响,头顶落残渣。”烟花出口季节性强,检验周期紧,在烟花出口旺季,中心“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是常态。2013年10月25日,离输欧烟花最后船期只有10天,荷兰客户Cafferata发来邮件,由于浏阳8月高温烟花停产的原因,其订购的烟花生产期延后,5.6万箱近60个集装箱的烟花需在10天内检验出口。接到邮件后,花炮中心安排检验员全天候下厂抽样,燃放人员不间断燃放,综合人员连夜拟制报告。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批烟花赶上了最后的船期。
有技术难题就找检验检疫。这已成为当地出口烟花界多年来的共识。过硬的技术,独到的设备,细致的服务,中心烟花检测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国外委托业务从占总业务的35%增加到60%。如今,该中心已获得了欧盟、美国、俄罗斯等主要烟花进口国(地区)12家机构认可,2013年实现委托收入5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国外直接委托收入300多万元,处于国内烟花检测行业首位。
制定规则的“新军”
科研技术开发是技术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该中心始终重视科技工作和科技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实验室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心拥有2名国内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名国际烟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以谭爱喜为领军人物的科研团队享誉国内烟花界。
近年,该中心先后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和质检公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次。制定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34项,其中《烟花爆竹标准》国家强制性标准发布后在业内引起轰动,为规范烟花爆竹标识标注、指导烟花安全燃放,降低烟花燃放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该中心又承担了2项质检总局科研立项,湖南省科技厅立项1项,以及行业标准制修订2项。
2012年5月,由国家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秘书处承担单位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花爆竹技术委员会(ISO/TC264)正式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花爆竹技术委员会成立并落户中国,成为我国烟花爆竹标准化工作的重大突破。该中心先后参加了ISO/TC264的2次年会和一次小组会,现正推动9项烟花ISO标准的制订。该中心正在成为国际烟花爆竹行业制定游戏规则的重要力量。
建世界一流的烟花专业实验室,树世界一流的烟花检测品牌,是湖南局烟花爆竹检测中心成立之初树立的目标。在这里,一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团队,正用辛勤的汗水,让世界各地的夜空绽放出最美丽的绚丽之花。《中国国门时报》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