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捣毁的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现场。
醴陵市是我省烟花爆竹重点产区,也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难点地区。该市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持续推进“打非治违”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好转,尤其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极大改观。
全面部署,全体动员
该市成立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等常委亲自靠前指导),负责领导和组织全市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各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产业发展局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打非治违”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统一组织协调开展行动。制定下发“打非治违”工作方案,市政府专项安排355万元工作经费,按烟花爆竹主产区乡镇(7个)每个40万元、非主产区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每个3万元的标准下拨,专门用于辖区内的打非治违工作。
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相关企业参加的全市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工作大会,部署指导“打非治违”工作。按照堵疏结合、奖罚并举、上下联动的原则,动真的、来硬的、抓实的,“面子、位子、票子、帽子、铐子”一起上。并对“打非治违”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对“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不力的乡镇主要负责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细致排查,不留死角
召开企业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要求各相关企业深人开展自查自纠,建立健全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月报制度,形成隐患有整改、记分有标准、处罚有依据的工作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月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对每一项
隐患严格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强化和落实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为切实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将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日志,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的完善情况纳人企业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通过政府推动、宣传发动、上下联动、示范带动,确保该项工作真正做到了“政企互动”。
5月21日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暨企业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建设工作会议现场参观点也安排在醴陵市的一家烟花爆竹企业。6月12日由株洲地区各县市分管领导、业务股长及醴陵市7个花炮主产乡镇分管领导参与的2014年株洲市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管暨事故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会议深人到醴陵市花炮主产乡镇南桥镇召开,并参观了醴陵市两家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到位的企业。尤其是主产区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深人村、组,全面排查清理非法生产窝点,对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进行摸底造册,并进行劝导、取缔,对拒不放弃非法生产行为的一律予以严厉打击。
今年以来,通过企业隐患自查自纠,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3784余处,整改到位3736处,整改率98.73%。
部门联动,铁腕“打非”
一是实行驻点督导。建立市级领导“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驻点督导工作制度,按照市委“与百姓连心,为百姓解困”大走访活动网格化安排,明确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的一级网格负责人为该辖区“打非治违”工作的督导领导,各驻点市直单位、驻醴单位为协助单位,其中三、四级网格负责人为“打非”责任人。对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产业发展局“打非治违”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排查摸底、隐患治理、联合执法、打击行动、责任追究等工作进行驻点综合督导,靠前指挥。
二是创新督查方式。成立市烟花爆竹“打非”工作督查组,由副市长任组长,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副组长。其他成员从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电视台等部门抽调。按照《醴陵市打击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行动方案》要求,常年开展日常督查,积极履行交办、督办,以及启动问责等职责。
三是建立责任片区网格化实名
负责制。按照“片区包干、划分网格、实名负责、职责到位”的原则,在市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负有“打非”工作职责的部门各司其职,以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产业发展局所管辖区域为一个责任片区,以村(社区)行政区域为基本网格,划分为32个责任片区,398个基本网格,采取实名备案的方式,明确乡镇、驻村乡镇办点干部、村级责任人员各自职责,建立起全面覆盖的打非工作体系,实现打非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四是建立挂号销号制度。组织全市各乡镇、村组全面参与排查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尤其是对烟花爆竹非法生产行为,要求每月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排查,以实名负责制的形式予以登记挂号,各乡镇按照“四不见”要求打击取缔到位,通过市打非督查组验收后,方可销号。
今年以来,醴陵市严格按照“四个一律”要求,扎实做到“四个不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以联合执法为手段,以乡镇(街道)为主体,重拳出击,掀起了“打非治违”的一轮又一轮高潮,非法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以来,共打击取缔非法生产户或非法作坊170余处,查处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类案件15?起,刑事拘留11人,起诉7人,行政拘留36人。
严格执法,全面治违
一是严格推进计划执法。按照“依法行政、属地管理、有计划、全覆盖”的原则,对全市高危企业实行ABC分类管理,确定每月的执法监察重点,合理安排监察内容,合理调配检查时间。同时将部分安全生产监管职权委托给乡镇,使乡镇在行使监管职责时,有职、有权、有手段、有法可依,达到了安全监管覆盖到每个企业、每个场所的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共执法检查企业1236家次,排查隐患1696处。
二是严把行政许可关口。狠抓第
三轮行政许可工作,严格做到“四个淘汰”和“四个一致”,加大对企业整改达标换证的服务指导和督促力度,由市安监局牵头,治违组成员单位协助,各乡镇、四办两区配合,负责组织、指导各高危企业按照标准积极开展整改提质、取证工作,协调各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各高危企业的服务,指导各高危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和停产整改工作,为企业整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截至目前,全市烟花爆竹企业累计投人整改资金10多亿元,拆建工房3万多栋,已有23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通过第三轮行政许可。扎实推进科技兴安,推广应用烟花爆竹自动和药装药机等新技术、新设备,已完成企业的爆竹和药装药机改造458台,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全市通过三级标准化评审的烟花爆竹企业238家。
三是扎实推进整合援升。4月18日全国烟花爆竹重点县安全生产攻坚工作座谈会后,醴陵围绕攻坚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讨烟花爆竹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提升方案,并将工作方案提交市政府常务会上讨论。目前各乡镇企业之间的整合方案均已达成初步意向,力争2015年底,全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比2013年底减少25%以上。
四是严肃落实监管责任。组织评价、评审、设计单位,对行政许可到期的企业进行核查,摸清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制订整顿提升方案,对证照到期不积极整改,仍在违法生产的进行严格处罚,通过严查、严管、严办、严惩,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配合、督促各乡镇
严厉打击未许可工区、许可证到期企业、关闭企业非法生产行为和有证企业“三超一改”、转包分包等违法生产行为。
五是全面铺开安全大检查“回头看”。全市各级各部门针对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按照“全覆盖、深排查,列表格、建台账,签责任、严追究,下文书、速交办,促整改、抓到底”要求,细化工作措施,组织对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切实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56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257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35家。
六是全面开展烟花爆竹零售网点专项整治。春节前、清明节前和五一节前,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消防支队及四办两区等相关部门组成50多人的整治行动组,对醴陵市各烟花爆竹零售网点,特别是全市集镇范围内非法经营烟花爆竹零售门店进行了三次全面性的联合专项整治。尤其是来龙门街道,在全市集中行动之后,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领机关干部进行复查。全面规范了烟花爆竹经营秩序,彻底消除零售网点的安全隐患。
强化督导,统筹推进
细致排查,不留死角部门联动,铁腕“打非”严格执法,全面治违强化督导,统筹推进
为全面统筹推进全市“打非治违”工作,从监察、公安、安监、工商、质监、国土、商务、电力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打非治违”督导组,对非法生产比较严重的7个乡镇实行驻点督导,督促乡镇进一步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做到非法生产不灭,督导行动不撤,确保切实“真打”、大力“严打”、全力“集中打”、真正做到“长期打”。各督导组不发通知,不打招呼,深人企业、乡村,扎实开展暗访,深人了解情况,认真指导驻点地区“打非治违”行动,并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和督办。
(本刊资料由省安监局援供)
醴陵市是我省烟花爆竹重点产区,也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难点地区。该市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持续推进 “打非治违”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好转,尤其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极大改观。
该市成立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等常委亲自靠前指导),负责领导和组织全市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各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产业发展局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打非治违”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统一组织协调开展行动。制定下发“打非治违”工作方案,市政府专项安排355万元工作经费,按烟花爆竹主产区乡镇(7个)每个40万元、非主产区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每个3万元的标准下拨,专门用于辖区内的打非治违工作。
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相关企业参加的全市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工作大会,部署指导“打非治违”工作。按照堵疏结合、奖罚并举、上下联动的原则,动真的、来硬的、抓实的,“面子、位子、票子、帽子、铐子”一起上。并对“打非治违”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对“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不力的乡镇主要负责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细致排查,不留死角
召开企业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要求各相关企业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建立健全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月报制度,形成隐患有整改、记分有标准、处罚有依据的工作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月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对每一项隐患严格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强化和落实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为切实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将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日志,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的完善情况纳入企业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通过政府推动、宣传发动、上下联动、示范带动,确保该项工作真正做到了“政企互动”。
5月21日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暨企业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建设工作会议现场参观点也安排在醴陵市的一家烟花爆竹企业。6月12日由株洲地区各县市分管领导、业务股长及醴陵市7个花炮主产乡镇分管领导参与的2014年株洲市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管暨事故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会议深入到醴陵市花炮主产乡镇南桥镇召开,并参观了醴陵市两家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到位的企业。尤其是主产区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深入村、组,全面排查清理非法生产窝点,对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进行摸底造册,并进行劝导、取缔,对拒不放弃非法生产行为的一律予以严厉打击。
今年以来,通过企业隐患自查自纠,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3784余处,整改到位3736处,整改率98.73%。
部门联动,铁腕“打非”
一是实行驻点督导。建立市级领导“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驻点督导工作制度,按照市委“与百姓连心,为百姓解困”大走访活动网格化安排,明确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的一级网格负责人为该辖区“打非治违”工作的督导领导,各驻点市直单位、驻醴单位为协助单位,其中三、四级网格负责人为“打非”责任人。对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产业发展局“打非治违”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排查摸底、隐患治理、联合执法、打击行动、责任追究等工作进行驻点综合督导,靠前指挥。
二是创新督查方式。成立市烟花爆竹“打非”工作督查组,由副市长任组长,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副组长。其他成员从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电视台等部门抽调。按照《醴陵市打击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行动方案》要求,常年开展日常督查,积极履行交办、督办,以及启动问责等职责。
三是建立责任片区网格化实名负责制。按照“片区包干、划分网格、实名负责、职责到位”的原则,在市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负有“打非”工作职责的部门各司其职,以乡镇(街道)、长庆示范区、经开区产业发展局所管辖区域为一个责任片区,以村(社区)行政区域为基本网格,划分为32个责任片区,398个基本网格,采取实名备案的方式,明确乡镇、驻村乡镇办点干部、村级责任人员各自职责,建立起全面覆盖的打非工作体系,实现打非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四是建立挂号销号制度。组织全市各乡镇、村组全面参与排查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尤其是对烟花爆竹非法生产行为,要求每月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排查,以实名负责制的形式予以登记挂号,各乡镇按照“四不见”要求打击取缔到位,通过市打非督查组验收后,方可销号。
今年以来,醴陵市严格按照“四个一律”要求,扎实做到“四个不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以联合执法为手段,以乡镇(街道)为主体,重拳出击,掀起了“打非治违”的一轮又一轮高潮,非法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以来,共打击取缔非法生产户或非法作坊170余处,查处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类案件15 起,刑事拘留11人,起诉7人,行政拘留 36人。
严格执法,全面治违
一是严格推进计划执法。按照“依法行政、属地管理、有计划、全覆盖”的原则,对全市高危企业实行ABC分类管理,确定每月的执法监察重点,合理安排监察内容,合理调配检查时间。同时将部分安全生产监管职权委托给乡镇,使乡镇在行使监管职责时,有职、有权、有手段、有法可依,达到了安全监管覆盖到每个企业、每个场所的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共执法检查企业1236家次,排查隐患1696处。
二是严把行政许可关口。狠抓第三轮行政许可工作,严格做到“四个淘汰”和“四个一致”,加大对企业整改达标换证的服务指导和督促力度,由市安监局牵头,治违组成员单位协助,各乡镇、四办两区配合,负责组织、指导各高危企业按照标准积极开展整改提质、取证工作,协调各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各高危企业的服务,指导各高危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和停产整改工作,为企业整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截至目前,全市烟花爆竹企业累计投入整改资金10多亿元,拆建工房3万多栋,已有23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通过第三轮行政许可。扎实推进科技兴安,推广应用烟花爆竹自动和药装药机等新技术、新设备,已完成企业的爆竹和药装药机改造458台,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全市通过三级标准化评审的烟花爆竹企业238家。
三是扎实推进整合提升。4月18日全国烟花爆竹重点县安全生产攻坚工作座谈会后,醴陵围绕攻坚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讨烟花爆竹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提升方案,并将工作方案提交市政府常务会上讨论。目前各乡镇企业之间的整合方案均已达成初步意向,力争2015年底,全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比2013年底减少25%以上。
四是严肃落实监管责任。组织评价、评审、设计单位,对行政许可到期的企业进行核查,摸清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制订整顿提升方案,对证照到期不积极整改,仍在违法生产的进行严格处罚,通过严查、严管、严办、严惩,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配合、督促各乡镇严厉打击未许可工区、许可证到期企业、关闭企业非法生产行为和有证企业“三超一改”、转包分包等违法生产行为。
五是全面铺开安全大检查“回头看”。全市各级各部门针对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按照“全覆盖、深排查,列表格、建台账,签责任、严追究,下文书、速交办,促整改、抓到底”要求,细化工作措施,组织对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切实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56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257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35家。
六是全面开展烟花爆竹零售网点专项整治。春节前、清明节前和五一节前,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消防支队及四办两区等相关部门组成50多人的整治行动组,对醴陵市各烟花爆竹零售网点,特别是全市集镇范围内非法经营烟花爆竹零售门店进行了三次全面性的联合专项整治。尤其是来龙门街道,在全市集中行动之后,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领机关干部进行复查。全面规范了烟花爆竹经营秩序,彻底消除零售网点的安全隐患。
强化督导,统筹推进
为全面统筹推进全市“打非治违”工作,从监察、公安、安监、工商、质监、国土、商务、电力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打非治违”督导组,对非法生产比较严重的7个乡镇实行驻点督导,督促乡镇进一步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做到非法生产不灭,督导行动不撤,确保切实“真打”、大力“严打”、全力“集中打”、真正做到“长期打”。各督导组不发通知,不打招呼,深入企业、乡村,扎实开展暗访,深入了解情况,认真指导驻点地区“打非治违”行动,并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和督办。
(原标题:夯实基础 落实责任醴陵打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攻坚战)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