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王诞现场。 记者王燕 摄
花都盘古王诞昨日举行
本报讯 (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王建锾)随着鞭炮声响,一颗花球飞射而出,一群汉子争抢而去……昨日,盘古王诞敬拜祈福活动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盘古王公园内正式举行,群众大跳盘古舞,众人抢花炮。
深度挖掘盘古舞
今年盘古王诞主题是“拜盘古·祈永昌”。活动主要由敬拜主礼、歌舞敬祀和祈福永昌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又细分盘古开天、上奉供品、净手上香、恭读拜文、行施拜礼、抢花炮、全民齐跳盘古舞、祈福传承八项议程。
主办方介绍,今年,为了更好地让群众了解和认识盘古王文化,花都区邀请有关专家根据盘古王的神话传说对盘古舞进行深度挖掘、提炼与编排,并安排舞蹈老师对狮岭镇各村村民舞蹈队伍进行辅导,在诞日佩戴五色祈福带齐跳盘古舞,同贺盘古王诞,让群众在舞蹈中感受节日的欢乐,体验盘古王文化,也借此逐步恢复盘古王传统文化项目,进一步夯实盘古王文化的群众基础。
盘古文化几经兴废
盘古王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据记载,对盘古王的信仰始于瑶族,已有1500多年历史。公元506年,南朝梁人任昉在《述异记》中记载的“南海中盘古国”,其遗迹就是今花都境内,而狮岭炉山、花山、梯面一带,也是古代瑶族的居住地。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书生邱毛松在狮岭炉山发现盘古神碑,人们便将邱拾到神碑的日子(农历八月十二)定为盘古王诞日。邱死后,“盘古王神坛”因无人管理,被焚毁,在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由村民捐款重建,后称盘古王庙,并在珠三角地区声名鹊起。1986年,盘古王诞民俗活动恢复。
2007年,“盘古王诞”入选广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10年,狮岭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盘古王文化之乡”和“中国盘古王文化研究基地”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