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查看被取出的钢筋 记者 张悦/摄
昨天(9月15日)下午2点10分,位于明德中学对面的“赛伦顺城”工地上发生一起意外事故。一根长1米多的螺纹钢筋突然从高空坠落下来,把一名工人颈部刺了个对穿。随后伤者被紧急送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下午6点40分左右,手术顺利完成,伤者暂时脱离生命危险,被转移到五官科继续接受治疗。
消防官兵支援手术
昨天下午4点30分,省第一人民医院1号住院楼8楼的一间手术室里,受伤的工人正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手术。由于刚打完麻醉,伤者已经没有意识。插在他左颈上的螺纹钢筋约有拇指粗细,长度1米多。其中钢筋前段约50厘米、后段约40厘米暴露在体外。伤口周围的皮肤已经开始肿胀,后端伤口处,血管和经络都已露在外面。为了防止感染,医生不断用双氧水清洗他的伤口。
副院长刘玉明介绍,这名伤者是下午3点半左右,由120急救车送来的。当时五官科、麻醉科、口腔科的3名主任医生都在家里休息,听说伤者的伤势严重,他们都在半个小时内赶到了手术室。由于露在伤者体外的钢筋太长,影响麻醉手术的实施,3名主任医生查看伤势后,经过讨论,定出2套手术方案。一套是直接麻醉后手术取出钢筋,另一套是请消防官兵来切断钢筋,再麻醉实施手术。
由于伤者一直在出血,在等待消防的过程中,医生决定对伤者先行麻醉。于是抬手的抬手,抬头的抬头,把伤者身体架空。医护人员费了很大的气力,终于在下午4点10分左右成功对患者实施了静脉麻醉。
下午4点35分,接到求助电话的消防特勤大队一中队6名消防官兵进入手术室,准备切割钢筋。但考虑到伤者已经麻醉,又担心切割过程中伤到他的神经和血管,医院最终决定直接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消防官兵撤离手术室。
伤者自己走入手术室
负责给患者麻醉的陈副主任告诉记者,伤者送进医院时神志清醒,进手术室时不光能说话,甚至还能走路。在他提供的照片中记者看到,伤者一手扶着露在脖子前面的钢筋,由一名同伴抬着露在脖子后面的钢筋,在别人的搀扶下自己走进手术室。
在手术室外的楼梯处,一名年纪约40岁左右、短发戴眼镜、操广东口音的男子正坐在凳子上焦急地等待。医生介绍,这名男子就是受伤工人的领导。“事情是在下午2点10分左右发生的,我接到电话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是这样了,我们马上通知120把伤者送到医院抢救。”而对于伤者身份以及出事的经过,这名男子一直不肯透露,只是反复强调“现在最关心的是救治情况,脑子里很乱,什么都不清楚”。
在记者的不断追问下,这名男子才称,受伤的工人名叫罗承春,今年31岁,湖北人,是工地上的一名电焊工。“出事的时候他正好在1楼工作,至于怎么出的事我们也不清楚。”这名男子始终都不愿透露出事工地的相关信息。
40分钟顺利拔出钢筋
“镊子、纱布、消毒剪、双氧水都准备好了,可以开始手术,无关人员请离开手术室。”下午4点45分左右,刘副院长宣布手术开始。
在医院的诊断书上记者看到,伤者为左侧颈部钢筋贯通伤,左面部撕裂伤,术中呼吸道阻塞,需要通过手术取出左侧颈部钢筋,并对左面部的创伤进行缝合。麻醉科陈副主任表示,一旦手术中患者出现大出血,将十分危险。手术要把患者左边颈部的皮肤和肌肉一层一层剥开,尽量不伤及血管和神经,避免大出血。整个手术中他们采用了吸入式麻醉和静脉注射麻醉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小心点,先把血管和神经包起来再取钢筋。”下午5点33分左右,经过七八名医务人员的紧张抢救,一根拇指般粗细、1米多长的钢筋被成功从患者脖子上拔了出来。刘院长说,手术只花了约40分钟,相当顺利,但是伤者的甲状软骨碎裂,医生还要对其伤口消毒缝合,手术估计还需要1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