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素芳
不是所有的高票房都意味着好电影,反之亦然。有一种电影,或因强烈的个人情怀,或因宣传微弱,或因营销失当,票房不佳,最终比烟花还寂寞。但随着时间的沉淀,细细品来却另有一种绝美的味道。
《黄金时代》:文艺的殉道之旅
今后,谈起萧红,谈起文艺范儿,有一部电影一定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她就是《黄金时代》。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大量的间离镜头,文艺小说式的旁白,散文化和写意性的场景链接,注定了她只是一部小众电影。
因为导演许鞍华的目的在于一个文艺底色的萧红,而不是一个传说中的萧红。许鞍华是执拗而独特的,在商业潮甚嚣尘上的香港电影圈,她有《玉观音》这样的商业片,但更多的是《千言万语》《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这样优秀的文艺片,如今又加上这部令人费解的《黄金时代》。她的任性一如1930年代的萧红,明知道个人裹挟在民族和政治洪流中无处安身,却偏要成为一代非主流,在自我的小圈子里逆向生长。萧红的时代恰是乱世中文艺最活跃的黄金时代。所以说,讲述萧红的故事,研究萧红的问题,实际上在解决许鞍华自己的问题。《黄金时代》不只是萧红的文艺范儿,更是许鞍华的文艺情结。
萧红的一生,短暂而富有传奇色彩。她坚韧如蒲苇,逃婚、私奔、离家出走、去北平求学、多次做小三;她又柔弱如风中柳丝,一次次被遗弃,一次次痛失所爱,人生最大的奢求不过找个安静的地方写作,却到死都内心孤独;她才华横溢,温婉细腻,用一支小小的笔穿越时空、疾病、饥寒和疼痛,活绘出人间的爱与恨;她走出了父亲控制的大家庭,却始终走不出乱世中那片男性扶持的天空;她一次次为爱而奋不顾身,一次次因叛逆而尝尽生存的苦头,但始终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再次为情为生计苦苦挣扎;她身边文豪云集,被时代的先锋和前卫之士所赞美和敬仰,却始终不自信自己文字的魅力,甚至宿命地预言自己孤苦终老。短短31年的光阴,她从哈尔滨一路颠沛流离到香港,前后经历了四个男人的生死爱恋;她两度悔婚,两度怀着别人的孩子让身边的男性魂牵梦萦,又两度身怀六甲被遗弃在乱世街头……萧红是多义的、矛盾的、含混不清的种种符号的混合体。她一生中许多模糊的转折点足以支撑所有的影视想象;她身上的桃色事件足以酝酿一部错综复杂的商业情感大戏。但是许鞍华是朴实的、不讨巧的。她放弃了三角恋爱,放弃了浪漫的文艺沙龙,放弃了地域、时空的种种奇观,老老实实地从故人的口述、笔录、遗作中,从发黄的故纸堆里寻找一个真实的萧红。
萧红的幸与不幸,才情和爱情,还有作品中那些最美丽和明媚的时光,都通过上世纪30年代文艺大腕的讲述以及萧红自己的回忆,一一在画面中复现。真正做到人物有原型,情节有出处,不作过度的发挥。
再过一百年,喜欢萧红的人,研究许鞍华的学者,还会细细品味一把《黄金时代》中不一样的萧红,那时票房的低谷早已成为云烟。
《绣春刀》:小人物的江湖苦旅
3000万元的制作成本,《绣春刀》应该是2014年性价比最高的武侠电影。虽然票房只有9300多万元,但其质量和口碑远胜于同类型的《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作为一个新晋导演,面对捉襟见肘的制作费用,路阳是聪明的。虽然全片没有大片时代恢宏的视野和大场景,但整个影片沿用徐克旧武侠中“捉迷藏”的游戏模式,发挥了格子间打斗的最大优势,利用移步换景拓展纵向空间,串联起一场场追捕、厮杀和群殴。空间是局促的,但视野并不单调;节奏是明快犀利的,感觉并
不沉闷;情感是节制的,没有注水的慢镜头和过度的煽情。路阳最大的智慧还在于不露痕迹地对一群小人物的职场奋斗史进行了改头换面。三兄弟——三个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基层公务员穿越到了明崇祯年间排除异己的“大清扫”运动中,成为政治角逐利用的工具和最大的牺牲品。他们武艺超群,也是带有私情杂欲的升斗小民,谈不上英雄也算不上绝对的坏人;都是一等一的顺民从吏,忠于职守,不负上命,却一直苟活于底层。老大卢剑星为本该晋升的职位烧香拜佛,四处托人;老二沈炼为一段不钟情于自己的爱情铤而走险;老三为几两银子以命相搏,这尴尬的境遇,这卑微的处境,谁说不是被房子车子位子票子绑架的劳苦大众的生存写照?“为什么偏偏是我们?”无论是“你们混成这样,怎么看都不是阉党”的官方说法,还是“命如蝼蚁,死不足惜”的真实答案,都一样透露出没钱没背景没地位的底层人物在职场、官场中无法左右自我命运的悲凉境地。所以路阳镜头下的官场其实是另一种江湖。他的写实不仅在于放弃了飞檐走壁的神功绝学,更在于以古讽今,与当代反贪倡廉命题下的政治现实形成互文,也为小官吏的生存现状和政治前途提供了一种合理而含蓄的想象。
对于一个新晋导演来说,对于一个只有区区3000万元成本的武侠片来说,《绣春刀》拍出了小成本佳片的水准,算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案。但是如今的电影市场不仅要靠卖相,靠质量,更要卖力地吆喝,宣传发行和制作变得同等的重要。《绣春刀》的票房最终输在了所谓“零宣发”上,正应了那句“酒香也怕巷子深”!
《昆虫总动员》:微世界的诗意之旅
温暖的高光色调,五彩斑斓。每一个场景都像押韵的诗行,每一个画面都美得像油画。在平静的长镜头下,你可以欣赏普罗旺斯的秀美风光;在喧嚣的虫虫世界,每个微生物的造型又萌又可爱。每一个情节的设计都细腻到极致,又唯美到绝伦……这是来自法国的动画片《昆虫总动员》。她以小虫子的视角,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十分熟悉又异常陌生的微观世界。虫子眼中的世界,那么恢弘壮阔,温馨唯美,每一朵花都有它的身材,每一颗蘑菇都有它的眼睛。虫子眼中的人类,是如此地伟大和善解人意。人类留下的糖果,是它们最想占有的美餐;人类的汽车帮助小瓢虫打败了万恶的大苍蝇;人类发明创造的牙签、棉签、易拉罐、火柴等全都成了它们对付敌人的武器。人类对于虫子来说,是一群富有智慧的巨人,是它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对象。如此和谐的天人合一,让我们忽然发现一切都沉浸在真善美中,包括我们自己。《昆虫总动员》揭示了人类远古以来残留在灵魂深处的那份浪漫和诗意。
尽管每一个画面都美得像油画,《昆虫总动员》却没有高票房。
没有对白,只有配乐和虫语,完全用画面来讲故事。能看明白吗?请别担心,绝对没有障碍,而且会更舒服。看《昆虫总动员》,你只需全神贯注在画面上,再也不用一边听英文一边看字幕;对于学龄前的萌宝们,也无需宝爸宝妈的同声翻译了。面对奇幻唯美的微生命,善待自然、敬畏每一个小生命,这是一份来自《昆虫总动员》的诗意告白。
雅克·贝汉《鸟的迁徙》在国内纪录片盛传的时候,无数人为法国人的浪漫诗意所折服。而《昆虫总动员》更让人叹为观止,因为它还是一个情节紧凑的好故事。影片既没有过度渲染《驯龙高手》中弱小者成长为大英雄的美丽传说,也没有《虫虫危机》中一群小丑误打误撞搞笑乌龙的桥段,它利用自然间相依相存的生物链条,集冒险、成长、惊险、战争等题材精华为一体,精心打造了一只七星瓢虫的奇遇和历险故事。它呼唤友爱、信任、理解、宽容;提倡信心、勇气、团结合作、无惧困难等,几乎涵盖了少儿情商教育的必要法则。小虫子们
的微观世界,只是另一个微型的人类世界。当人类第一次放弃高级动物的高姿态,附身低下头来,才发现地平线周围忙碌着这样一群让人敬畏的生命。小虫子身上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之间的友爱大联盟,和我们人类一样憾天动地。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