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全生产: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陈富强 骆科燕 徐启俊
【相关链接】近年来,国家安监总局相续出台《烟花爆竹企业保障生产安全的十条规定》以及《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六条规定》。余庆县烟花爆竹产业园,作为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一个特种行业产业园,是否严格按照“五化标准”和“十条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对此,笔者近日深入该园区采访,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高投入严标准设置安全“高门槛”
“小作坊生产烟花爆竹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在国家对这一产业要求十分严格的情况下,如果不按照‘五化标准’和‘十条规定’进行生产,那只有死路一条。”这是余庆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徐速,在领衔主抓这一产业过程中的深切体会。
在“五化标准”的框架下,凡是入驻园区的企业必须面对几道“高门槛”:每一家企业的投资不得低于2000万元;企业必须用总投资的三分之二作为安全设施建设;规划占地的安全区域不得低于200亩;设计产值必须在1亿元以上。否则,一切免谈。据了解,截至目前,整个园区投入安全设施建设的资金已经达到1.7亿元。
由于安全设施建设资金到位,从而确保了防爆、防火、防雷、防静电等设施的完备;确保了中转库、药物总库和成品总库满足生产安全的需求。
除此之外,对于园区的规划设计也是一道“高门槛”:凡是没有甲级资质的单位仍然是一律免谈。据了解,该园由贵州省化工设计院和江西省赣安安全技术服务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的“五化”标准进行设计。厂房和仓库的设计、结构、材料以及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备、设施均符合国家GB5061—2009标准和规范。
同时,生产设备、工艺和产品品种、规格、质量同样符合国家标准。其中,在设计时还高标准设计建设了“三库”,有效解决了制约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充分吸收过去生产管理中的安全管控经验,从而确保了设计项目的生产安全得到可控。
再好的设施也要由人来掌控。对此,该园区十分注重安全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培养。据了解,近年来,已先后通过人才引进、选调等方式吸收了化工、安全等专业人才充实到安监局,并成立了一支驻园监管执法中队。县里各相关职能部门均成立专职科室服务园区发展和安全生产。
余庆县还特别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认真落实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措施。杜绝企业超许可范围、超人员、超药量、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以及分包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如此,这家园区内的所有企业还一律要求产品实行打码登记,严格出入库登记、流向等管理。同时,园区和安监局还建立了远程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安排专人对企业的危险生产工序进行监控。
新工艺新机械筑牢安全“防火墙”
从2015年起,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烟花爆竹的生产,必须全部采用“无药插引”和“机械装药”的新工艺,并要在专门的抗爆房间实现机械化装药。余庆烟花爆竹产业园从建园以来一直严格遵守这一新规定。
“引线”是生产烟花爆竹的一个重要部件。这一最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环节,过去由于采用十分原始的“干法”生产,不仅每一间工房严格限制用药量,而且敏感度非常高,一不小心就会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同时,由于在加工时粉尘大,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
入驻余庆烟花爆竹产业园的企业,彻底淘汰这一落后工艺,采用“湿法”生产“引线”工艺,不仅将以前的用药量由0.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6公斤,更为关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前不久,省安监局副局长孙晓东在该园区检查安全生产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用打火机点“湿引线”,结果怎么也燃烧不起来。由此说明工艺的改进对于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是多么重要。
从事烟花爆竹行业已经22年的重庆投资商人徐大军,在谈到生产“引线”这一工艺的变化时显得很激动:“过去在老家玩的是‘小打小闹’的家庭式小作坊生产。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加之缺乏安全意识,年年都要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故,有时是群体群伤,血淋淋的教训必须深刻汲取。如今,入驻产业园区后,企业严格按照‘五化标准’和‘十条规定’进行生产,不仅安全系数得到了明显提高,而且经济效益也同样得到了提高。”
美景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光华,这位曾经在湖南省浏阳市从事了30多年的工程师,在谈到烟花生产的工艺流程时说:“过去从‘卷筒—洗筒—打泥底—插引—装药—固影—结鞭—包装’等全部依靠手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安全隐患比较严重。现在这些工艺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更为关键的是降低了安全风险。”
在园区内的天龙引火线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投资商人郭杰说,他们企业的生产环节从“混药—制引—绕引—晒干—收引—成品—包装—入库”,过去都是采用“干法”,现在全部改成“湿法”工艺,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据了解,对于原材料以及产品的运输,入驻园区的所有企业均由过去的人力板车改为直流电瓶车,同时不允许交叉运行。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徐速说:“烟花爆竹生产机械设备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生产工序和从业人员,减少了作业人员与药物的直接接触,有利于提高烟花爆竹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
脚踏实地:善采他山之石方可攻玉
【相关链接】有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全国烟花爆竹产值约400亿,生产企业约5000家,湖南、江西产值之和占全国年产值的80%,而余庆年产值仅5亿元,现有的份额犹如沧海一粟。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寻得立足之地?余庆给出的答案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善于站在巨人肩膀上眺望远方。
躬身学习是求生之道
行走在余庆烟花爆竹传统文化产业园,能深切感受到余庆决策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大手笔与大气魄。在青山绿水间,投资1.5亿建成的烟花大道串联起园区各个企业,每一个企业建设标准高、安全规范。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巡视员刘幼贞来余庆调研时,认为余庆在烟花爆竹“五化”建设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烟花爆竹产业进园区统一规划设计建设,是一种有益尝试,发展硬件建设方面做得相当不错,甚至超越了湖南、江西等地的建设水平,能可持续发展。
但主抓烟花爆竹产业的余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速确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虽然硬件上去了,但我们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却是软肋。”如何追赶?如何跨越?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打了个比喻,产业园还犹如一个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婴儿,湖南、江西主产区是余庆始终要追随的良师益友,我们要躬身向他们学习,要不断吸取他们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学习,一直摆在首位。在产业园成立之初,徐速所带领的团队到湖南、江西等地考察学习很多次;园区所在地龙溪镇党政班子带领的团队去走了一趟,回来就创办了生产引线圈的村办企业;园区干部刘显强,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与研究,对花炮产业如数家珍,一打开微信,他关注的10余个微信群和微信平台跃然而出,最新、最前沿的行业信息,一直在他掌握之中。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是关键策略。人才缺乏,是产业园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产业园加大了引进和培训力度。美景烟花公司高薪聘请湖南人李光华任技术总监,吉盛烟花公司寻找湖南浏阳人郑建成入主企业,任生产厂长,飞龙爆竹公司从重庆招聘40多名熟练工,一对一培训余庆本地工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伸出了援手,近年来投入资金10多万元,协助企业培训工人500多人次。
浏阳市飞鹰烟花集团公司董事长黄文辉认为,余庆烟花爆竹传统文化产业园能否实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走偏、不弯路、不遇阻,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认真探讨:一是园区管理层对产业必须进行深度的学习和了解,提升产业宏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安排园区当地青壮劳动力到老产区生产企业工作、学习和实习,通过二年时间培训出一大批产业熟练工人,为传、帮、带、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架起新老产区工艺技术共享的桥梁和纽带,构建产业各种人才的交流渠道。三是对入园企业有关人员通过进行规划战略、产品技术、质量安全、市场培养、企业管理的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对于黄文辉给出的建议,园区管理层照单全收,正在筹备下一阶段的工作。
做足内功是立业之本
在园区采访,记者感触最深的是,不论是园区管理团队还是企业老总与员工,都很实在,没有说大话、没有喊口号、没有吹嘘。
“我们所走的每一步,必须稳打稳扎,不能急求冒进。”徐速如是说。
要干成事业,则须下一番苦功夫。
今年3月,余庆县烟花爆竹产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黄国有任组长,抽调精兵强将进驻园区组成服务团队。
团队一进驻,首先就把招商提上了议事日程,紧盯主产区发布招商公告,到主产区跑了半个多月,联系客商。园区干部安民兴自从被抽调到园区上班后,“五加二、白加黑”成了工作常态。他在团队里面身兼几职,既是驾驶员,又是出纳员,还要负责办公室其它杂务,4月份出门招商,一个星期就开车跑了5000多公里,回到余庆也说不清有多少个半夜三更在高速路口接客人了。
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冯仕军也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没回家睡觉了,征地拆迁任务重,要未雨绸缪先收储土地,要为落地项目作好服务,要给被征地群众做好思想工作……专抓园区建设与发展工作的他,身上有一大堆活路。
在烟花爆竹原辅材料交易市场,来自醴陵的梁小军正在装修铺面,他看中了余庆烟花爆竹产业的发展潜力,准备在余庆建立烟花爆竹机械销售和维修部,“这个市场今后立足贵州、辐射西南没问题的,我有信心做好。”他说。
园区黔雄烟花材料公司生产的黑火药和天龙引火线公司生产的产品,目前已走向全省各家生产企业,鉴于此,余庆决策层抓准时机,在园区配套建设中国西部烟花爆竹原辅材料交易中心,打造产业集群。
“前路漫漫其修远兮”,余庆烟花爆竹产业发展之路,在求索中前行。即将出任产业园发展顾问的黄文辉认为,余庆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烟花爆竹产业发展战略的大趋势,在“四化两型”建设的大背景下科学合理打造园区产业,推动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集团化、安全型和环保型的新型发展模式在园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