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江西省安监局组织的暗查暗访组对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金山镇、桐木镇,袁州区慈化镇,万载县株潭镇、黄茅镇等重点乡镇的11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进行了“四不两直”突击检查。
在被检查的11家企业中,有9家都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仍然非法组织生产,大部分企业存在工库房超员、超药量及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的情况,部分企业用设计为无药的库房违规存储成品的现象比较突出。
记者获悉,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暨整顿攻坚推进工作视频会议上,省安监局局长龙卿吉表示,要求各地要结合生产销售和雷雨天气较多的特点,强化监管措施,严格复产验收程序,做到 “六不准”,严禁企业带病复产。
3企业被责令整改
6月10日,暗访组前往上栗县暗访。暗访是在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没有当地监管部门的指引,执法人员只知道被暗访抽查企业的大致方位,并不清楚确切的地址。
“崎岖的山路,通常有好几条通道,往往是走错了一条路后,我们不得不原路返回。”带队暗访的省安监局烟花爆竹监管处相关负责人称。
在上栗县,通过暗访,执法人员发现上栗县湘赣花炮厂、上栗县明顺出口花炮厂、上栗县鸿强出口花炮厂这3家企业均存在问题:
3家企业都是生产许可证到期,被省安监局下达了停产整改要求的,但现场检查时都仍然在生产。其中有两家企业发现工房内有工人吸烟现象,上栗县鸿强出口花炮厂的原材料(氯酸钾和高氯酸钾)竟然存放在做饭的房间,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的情况,用设计为无药的库房违规存储成品。
上栗县明顺出口花炮厂还存在工房无安全要素牌;厂门口无警示标志、无厂区平面图等;员工宿舍旁有引线库;擅自改变工房用途;未见相关证照和图纸等等众多问题。
上栗县湘赣花炮厂、上栗县明顺出口花炮厂是两家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但工房内存有生产迹象,一家企业的用工登记本显示,有生产记录。
上栗县鸿强出口花炮厂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现场安全管理混乱,门岗无人值守,大门敞开任何人均可随意出入,并在纸箱库内进行封装作业并存放成品。
随即,执法人员下达了执法文书,责令企业立即停止非法生产、限期整改违法违规行为。
花炮厂区存火灾隐患
在结束对上栗的暗访后,暗访组一行第二天来到宜春市万载县。这里的烟花爆竹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扯筒、切割、打底、插引、装药、结鞭、包装,花炮生产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大约从十年前开始,家庭式手工作坊逐渐从万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生产的花炮企业,然而“危险的种子”却始终难以根除。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家家户户都以生产花炮为业。对于当地的许多人来说,花炮生意在给他们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记载着因历次事故而留下的斑斑血迹。近几年,随着农村其他副业的兴起,以及花炮生产的高危性和政府的规范力度,从事花炮生产的人员比以前有所减少,但在记者沿途经过时,仍能看到很多家庭外面晾晒着卷好的炮筒。
在万载县株潭镇的空旷地带,有很多用土墙隔断的花炮厂,厂区的外面也都用统一制作的牌子标明工厂法人和负责人。
走进万载县株潭金河花炮厂生产区里,记者看到,操作间和生产器具都极其简陋,根本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堆满了半成品,而且这里的工人大多是本村的妇女、老人。
记者问她们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她们回答说,只知道注意防火、不能抽烟,但是对于避免金属碰撞引起火花,以及储藏和搬运花炮不得挤压等等基本都不清楚。
在万载县礼信出口花炮厂,混合包工房内严重超人员和超药量,所有的安全通道全部被堆积成“小山头”的烟花成品堵死,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之后,暗访组联系了当地安监部门,现场要求组织企业安全消化、转移半成品后,采取切断生产电源等措施将停产落实到位。
采取具体措施处理“问题”企业
由于花炮厂大都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县里和有关部门的打击力度不是很大,所以还有许多工区存在不规范生产的情况。
上栗县花炮安监局局长王均礼表示,下一步将会时刻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对非法生产及转包分包等行为做到“零容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推行行政问责,确保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不犯“冷热病”,全力确保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事实上,针对这3家被查的问题企业,上栗县花炮安监局在得知企业存在的问题后,立即采取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王均礼告诉记者,他们将对被查的问题企业进行“回头看”,并对相关单位予以经济处罚。
目前,上栗县湘赣花炮厂、上栗县明顺出口花炮厂、上栗县鸿强出口花炮厂这3家企业已被责令停止转包分包行为,停产整顿,并由所属镇政府封停到位。
谈及万载县株潭金河花炮厂和万载黄茅礼信烟花制造厂的处理方案,万载县安监局局长游承飚说,万载县安监局当即对问题企业下达整改文书,停产整顿,安排县安监局执法大队安全消化、转移半成品后,采取切断生产电源等措施将停产落实到位。
“我们将以省安监局的暗访为契机,进一步科学监管烟花爆竹生产的各个环节,狠抓产业安全、工序安全,全力提升企业安全系数,推动产业转型。”游承飚说,将时刻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对非法生产及转包分包等行为做到“零容忍”,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推行行政问责,确保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不犯“冷热病”,全力确保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规划分类梳理烟花爆竹企业
面对烟花爆竹,地方政府和安全监管部门都承载着巨大的压力。按照国务院安委办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攻坚工作方案的要求,整个攻坚工作将于2015年底前完成。
记者获悉,省安监局为此将结合烟花爆竹第三轮行政许可工作,采取严格的倒逼机制,引导拟保留企业加快整顿提升。对于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且已纳入保留或兼并、集团整合范围的企业,要扎实整改提升到位,逾期整顿提升不到位的,一律取消其保留名额不予以许可,省安监局也将分批公告注销证照到期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一律纳入淘汰退出范围,同时对证照到期企业非法组织生产行为一律纳入“打非治违”范围严厉打击。
对已许可发证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高温停产期间,同样要对照标准规范,进一步整改提升,特别是“三库四防”建设承诺到期到位的企业,要利用这段时间建设完善到位。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继续采取‘四不两直’检查方式重点对证照到期企业和企业所承诺事项进行突击检查。”省安监局烟花爆竹监管处有关负责人说:“对仍顶风非法组织生产的证照到期企业将一律取消其保留名额;对承诺逾期未到位的企业将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并作为安全生产不诚信企业,列入黑名单。”
针对全国性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3月23日,江西省召开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攻坚工作动员视频会议。省安监局局长龙卿吉在会上表示,要下定决心,攻坚克难,采取过硬举措,各地要对所有企业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分类梳理,确定企业进退去留名单。未制定攻坚统筹方案和未明确进退去留企业名单的县区一律不启动许可工作。重点整治“一厂多户或多股东各自组织生产”、非法工区挂靠生产和转包分包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结合生产销售和雷雨天气较多的特点,强化监管措施,严格复产验收程序,做到 “六不准”,严禁企业带病复产。
“淘汰产能落后的企业,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是花炮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龙卿吉说,今后我省致力将烟花爆竹产业引上规模化、品牌化和机械化安全发展。坚持“扶优扶强、退乱退弱、并小并散”,加速兼并重组、改造升级,确保企业数量控制在1000家以下。
如何在作业中预防氢氟酸的伤害?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冒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人摄入 1.5g 氢氟酸即可导致死亡。吸入高浓度的氢氟酸酸雾,引起支气管炎和出血性肺水肿。氢氟酸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严重中毒。
在作业中采取密闭操纵,留意透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在呼吸系统防护
中做好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及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要进行淋浴更衣,并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处置废置氢氟酸,可用过量石灰水中和,稀释出的沉淀填埋处理或回收利用,上清液稀释后排进废水系统;包装时,将其装进铅桶或特殊塑料容器内,再装进木箱中,空隙用不燃材料填充妥实。
若与皮肤接触后应立即脱掉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活动净水冲洗至少15分钟;眼睛接触后,立即提起眼睛,用大量活动净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若不小心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
◎文/记者陈利光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