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15日上午,云南队(红色队衣)和广东队(黑色队衣)比赛现场。
说起“花炮”,很多人会想到过年时燃放的烟花。在民族运动会的赛场上的“花炮”却相去甚远。民运会的传统竞技项目“花炮”也称作“抢花炮”,是流行于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一项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它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被誉为“中国式橄榄球”。
一般在每年秋收后的“花炮节”上,抢到花炮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因此颇受百姓的喜爱,数百年来长盛不衰。在侗乡,村寨中有抢花炮比赛时,男女老少会穿上盛装为花炮选手呼喊助威,场面相当热闹。
主持人宣布抢花炮开始时,红炮圈会被放在铁炮的筒口上,然后点上火药放炮,红炮圈被射上高空中,各村寨的选手就争先抢夺,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红炮圈有时落地,有时也可能落到水塘里或悬崖上、屋顶上、树技上……不论落在哪里,大家总是争先恐后去寻找,个个奋不顾身,人人勇往直前。
谁抢到红炮圈之后,还必须在人人争抢中,“过关斩将”,将其送到庙里的裁判台上才算获胜,因此,抢一炮一般都要争夺两个小时左右。凡是抢得“头炮”者,来年的抢花炮活动便由该村寨主办。当年他们得到了一头染红的大肥猪和其他奖品,次年他仍得准备这些奖品,这叫做“还色”。哪个村赛连续抢到花炮者,说明该村寨连年五谷丰登,也是侗家姑娘向往的村寨。
作为青年男女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抢花炮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青年男女们的相亲地点。比赛过程中,小伙子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力与美,成为勇者;同时,这也是姑娘们挑选如意郎君的绝佳时机。在一些侗乡就广泛流行这样的诗句:“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
从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花炮已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规则逐步完善,技、战术不断发展,对抗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增无减。近年来,为了更具观赏性、公平性和安全性,花炮的规则也进行了一定调整,如从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始将花炮的发射器由正的火药发射器改为电动发射;直径为5厘米的小铁箍也改为直径为14厘米的彩色橡胶圆饼。
本报记者 蒋培玲 文/图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