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纸建议让烟花大会“离湖跨江”)
一纸建议
让烟花大会“离湖跨江”
本报记者 吴琴峰“解决老人上楼难的提案终于要落地啦!”当记者见到82岁的杨章耀时,老人仍沉浸在兴奋当中,说话时常常要咧着嘴笑。
原来,我省9家厅局级单位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提案参考了杨章耀的建议,经省政协委员、民政厅副厅长罗卫红走访研究后,汇总成了2015年省“两会”上的一份提案。看到自己的建议又一次被采纳,杨章耀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从2000年开始,杨章耀就以建言献策为己任,十几年里向政府提出书面建议200多条,由此还被媒体封为民间“建议大王”。特别是“搬动烟花大会”的一纸建议,是最让他自豪的事。
专为西湖“挑刺捉虫”
1952年,17岁的杨章耀随部队来杭后,就被西湖的风景秀丽所吸引,退休后在西湖边定居下来。“我在西湖边生活了60多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我的心。”
对西湖的情有独钟,让杨章耀觉得,自己有责任守护西湖。后来,他又义务当起了“湖滨民情工作室”的民情观察员,专为西湖“挑刺找虫”。找出有可能影响西湖美景的行为,就成了他的分内之事。
当时一年一度的西湖烟花大会是杨章耀必看的节目。看着西湖上空的绚烂,一度让杨章耀为杭州的魅力兴奋不已,同时也让他心有担忧。
每次烟花大会,西湖边总是人挤人的场面,让杨章耀很难受。特别是燃放爆竹时带来的“烟、光、声”的污染,还会对西湖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烟花大会真的适合在西湖边举行吗?”2005年之前,这个问题经常困惑着杨章耀。
“打屁股要打到痛处”
当别人问起“搬动烟花大会”的事情时,杨章耀总会从厚厚的一叠文件夹中翻出一份红头文件,那是杭州西湖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给他的一封复函,是对他所提意见的肯定和感激。
复函中说:“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就烟花大会在钱塘江区域举办所涉及的燃放区域、安全管理、交通组织、配套设施、市场运作等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
早在2004年7月1日的时候,杨章耀给杭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写了一封建议信,题为《愿西湖烟花早日走向钱塘江时代》。信中明确提议,希望政府趁着“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战略,将烟花大会的举办地从西湖移到钱塘江。
这不是轻易得出的结论。杨章耀曾亲眼见识过黄浦江上燃放烟花的开阔大气,觉得杭州也可以效仿。
为此,他还多次跑到钱塘江边实地考察,对三桥、四桥以及周边的地形、环境、交通和安全等情况,做了大量的了解、分析和记录。
信中还罗列了在西湖边举办烟花大会的种种问题,杨章耀笑称,这是“打屁股要打到痛处”的做法。
播下“火种” 钱塘江边绽放烟花
2005年10月15日,即杨章耀提交建议的第二年,烟花大会的举办地就“移师”钱塘江边了,杨章耀作为受邀嘉宾参加。这里还有个插曲。
举办烟花大会前,一位做志愿者工作时认识杨章耀的蔡女士特地向主办方打电话,要求他们邀请杨章耀。“因为正是他播下的‘火种’,烟花大会才有可能在钱塘江边举行。赏‘花’要不忘播‘火’人。”
从2005年到2008年,杨章耀连续四年都去钱塘江边观看烟花。问起感受时,杨章耀一口气说出了“利于烟雾散发”、“堤坝阻拦很安全”、“人员疏散快”等三大优点。
如今,让杨章耀倍感欣慰的是,从2006年起,一直盯着“燃放、生产烟花爆竹”问题的他,得知了烟花大会的取消,以及杭州主城区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后,不禁拍手称快。
“我虽然退休了,不过‘无位’也可以有为嘛。一直倡导绿色理念的我,希望能为环保,特别是西湖的美化多做点贡献。”杨章耀说。
作者:吴琴峰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