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即简称为“三去一降一补” 。具体讲就是,去低利润、高污染的过剩产能;去库存是为新的产能提供空间;去杠杆是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降成本是提高效率的基础;补短板是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必要条件;补短板是平衡供需关系的必然手段。 作为在全国众多的行业中的烟花爆竹这个微小行业, 同样无法回避,必须走这条路。现在进入了2017年,回过头来看2016年及更早的过去,我们都经历了什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可能会面临什么。谨以此文跟花炮人分享,花炮产业的出路与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希望能够催促行业清醒,引起大家共鸣,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第一, 谈谈2016年及以前一段时期我们都经历了什么?
一,低利润。生产企业税后利润2%-8%,如果是加工二手三手订单的企业利润更低微,只能挣到员工工资。相对来说烟花生产企业利润会更高一点,但也不会超过12%。
二,高成本。融资成本较高,向银行融资较难,民间融资利息虚高;员工工资基数偏高,保险负担较重;税费偏重,运输成本增加;原辅材料涨价、引火线黑火药等价格高居不下、搞地区垄断。
三,高安全风险。烟花爆竹属于高危险行业,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倒查问责处罚非常严厉。我是长期从事生产一线安全监管的,最清楚下面基层生产现场的安全状况,就此我想在本节后作专题讲述。
四,高污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从化工原材料加工碾磨混合到制作过程都有药物粉尘、有毒有害物质产生、花炮垃圾等污染环境。今天对花炮燃放过程的污染问题暂不涉及不讨论,但政府发声城市禁放限放此起彼伏,全国近700座城市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气势咄咄逼人。
五,产能过剩。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末《中商情报网》发布:全国内销市场年消费量约820亿元;据《中国产业信息》产业数据:年出口额不足70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0亿美元)。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销量近年逐年走低。而实际的年生产能力:全国约有4900多家花炮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保守估算产量超过1000亿元。在产能过剩的背后必然产生高库存、滥价格、低质量、违法储存运输、非法生产交易、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等乱象。于是就出现了稀炮爆竹以少充多、夹泡沫烟花以小充大、超药量产品冒险取悦于少数人哗众取宠、炮筒壁厚度不足偷工减料、引火线粗质滥造、地下非法产品充斥市场,不可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必然引起政府管制整治打击。究其原因,虽理有八面,但主要归于行业自己惹的祸,自身确有病,象个“畸型儿”,的确不健康,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深知,我们大家都依靠这个产业,爱护这个产业,我也感同深受同情这个产业,但我们不能袒护、放纵这个行业的阴暗面。
六,政策倒逼、舆论打压。由于存在以上乱象,政府必须得管控,主要是管控安全风险,重点抓化工原材料、生产、储存、运输、经营、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生产。因此,涉及这些环节的行业管理部门都要依法前置许可,这是行业的游戏规则,我们必须无条件遵从。当下媒体拿“雾霾”说事有些牵强,环保问题拿花炮开刀,对花炮不公,有些冤枉。这种舆论战对花炮行业发展十分不利,花炮这个脆弱的小行业经不起折腾。现在如果行业再用“短视”的眼光对待“弱势”的花炮行业“杀鸡取卵”,那么花炮这个行业会雪上加霜、毁于一旦。
七,行业“畸型”,重”病“缠身。具体表现在:
(一)化工原材料市场秩序混乱。无证经营、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货源来路不合法、地下供货、违规交易。
(二)生产加工秩序混乱。生产许可证逾期失效、无证生产、地下加工、超许可范围生产产品;微、小、散、乱企业较多,本质安全条件差,员工文化素质低,野蛮冒险作业,缺乏安全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违法违规储存运输。非法运输、储存或超许可范围运输、储存药物和产品。
(四)假冒他人包装、商标。
(五)承接来源不合法的“地下订单”。
(六)使用伪发明。使用未经安全性能论证、科技成果鉴定的配方、原料、技术工艺、机械设备等。
(七)转包分包。
(八)托人情许可。托人情找关系取得安全生产经营许可、道路运输许可。
(九)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违反《产品质量法》和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业标准违法生产、包装、运输、销售;过度包装、虚华包装、超药量求声响刺激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致使花炮产品背上“黑锅”,沦为“雾霾”、噪音、伤人的元凶。
(十)产销两个市场打价格战。生产市场和销售市场两个战场的产销价格战无序竟争,供需双方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不合理不公平,业内的价格战互相残杀,“空手套白狼”的赊销战“怪圈”弥漫,非法生产经营乘机混水摸鱼,等等这些,把这个脆弱的市场搅得岌岌可危,生产供货商首当其冲,深受其害。
(十一)产销双方所承担的安全和经营风险不对等。内销市场的生产供货商处于弱势、安全和经营风险过重与销售地的经销商处于强势、安全和经营风险过轻的矛盾日益凸显,现在到了“白热化”程度。
(十二)产销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根据国家财政部、安监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 危险品生产企业以本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按照4%提取;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0 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
(十三)全国产销两地有的政府管理部门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全国的生产地和销售地有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管控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行业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争权,执行国家行业法规和行业标准不力,特别是源头的安全条件前置许可管控不严不实,对许可事项监督失责。事中监管缺位、错位、越位或推诿问题突出:有的监管过度超过法规限度;有的监管浮于表面图形式装样子,不温不火;有的虚以应付,放任自流;其中甚至还有严重的行业腐败问题。事后监管主要指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没有执行到位。事实不够清楚,调查处理不到位。顾及人情面子,问责不到位。有的对企业主体责任问责追究力度不够、有的对基层的安监干部追责过当。惩戒教育不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反省不到位。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这些虽是局部或个别,但影响极不利行业发展。
(十四)行业协会商会主责不清,作用不明显。没有发挥引领行业自律、依法自治,为行业说话维权、在政府和企业间联络、协调、服务等作用。
(十五)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燃放等过程中全国的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在节庆假期更突出。
(十六)行业区域垄断。行业有区域垄断怪圈,全国有的地方,搞区域垄断,排斥外地产品,搞选择性执法或过度执法,在道路运输中“车匪路霸”、视外来的和尚为“唐僧肉”索拉卡要等。
(十七)行业有年度订货会怪圈。只在销售地搞年度订货会,这不公平,应该改一改,产销两地应轮流举办,直到逐步取消年度订货会。
(十八)租用或假冒他人证照生产经营。
(十九)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从传统意义上讲烟花爆竹制造,有人说他属于“半野蛮”生产经营状态:一是制造所需原材料容易获得,特别是主产区。二是生产条件要求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家庭作坊,手工就可制造;也没什么更高技术要求,一般摹仿样品就可制造出来,主产区几乎人人会做炮。三是制造者文化低,多为在家农民。四是挣几个小钱来得快,短平快就可获利。这样就给了非法生产经营者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尤其是在主产区。给整个行业捅了一个天大的窟窿。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不争辩、不推诿、不深究,不搞对号入座、不搞宣染扩大,但我们应该清醒,雷厉风行的改,才是出路。别人救不了这个产业,别人也不一定会来救你,只有靠行业自己,靠广大的花炮人一起来拯救自己。

第二, 谈谈2017年及以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会面临什么?
一,去产能。
就国内烟花爆竹行业而言,从事烟花爆竹生产及燃放业务的企业超过6000家,年产能在1000亿元以上,整个行业存在着安全风险较高等情况。
在国家限制烟花爆竹燃放的情况下社会对烟花爆竹的需求减少,整个行业将会有较多企业淘汰退出。有官方人士表示:现在全国至少有4900多家烟花爆竹企业在组织生产加工,在当下和未来短期内要淘汰削减2000-3000家,保留1500-2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可以选择以此为发展方向,产能控制在400-500亿为市场产销饱和临界点,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风险可控指标。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单独以燃放业务的企业最终能生存下来的可能会更少。因为政府官方消费越来越少,重大节庆专场焰火晚会越来越少,专业燃放产品需求量随之减少。
二,去库存。
烟花爆竹产品不宜长期大量储存。生产加工方库存时间以30天-90天为限,批发经销商库存时间以180天-270天为限。储存量以安全设计的仓储储量(药量)限定为红线。行业里一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生产加工方库存长期积压,造成厂方仓储不足,严重超量,储存安全风险全压在生产加工方;而批发经销商库存零储存或短期部分储存。一个年度产销周期下来,产销两地的库存额达100-200亿,甚至更多。
烟花爆竹属高危行业,行业的游戏规则应该是订单式生产。按单按样加工,按时成批交货,货款两清、买卖式交易,在固定的节假期分时段集中交易、一次性消费。现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批发经销商迟迟不下单,造成年底节前匆匆要赶货,或经销商或零售点各自私下进货等现象,致使行业产销失衡,供过于求,产出多于需求,造成库存积压,安全风险和经营风险叠加。行业乱象折磨着生产经营企业。
去库存就是为新的产能提供空间,“安全环保”型、文化创意型或“电子型”“概念型”烟花爆竹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三,去杠杆。主要是指政策杠杆,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
(一)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更强硬的一手,从严管控行业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安全、环保、质量、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管好属于自己应该管的事,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不空位。
(二)属于行业准入、监管纠错、政策法规规定范围内的事,政府部门应该管到底,坚决管好。
(三)政府还应该宏观调控行业经营风险,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以可控方法和节奏主动释放一些债务风险,淘汰或重组僵尸企业,避免风险的累积;依法处置信用违约,防范“道德风险”。
(四)行业应该管控好自身的风险。属于市场经济行为、行业自己的事由行业协会组织或企业自身负责管理好,政府不干预、不插手;企业应主动自觉配合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抓好行业整治,这一手同样要强硬起来。
四,降成本。
(一)行业应该搞集团化采购。原辅材料由集团(集中、批量)采购,走市场化运作,公开竟标竟价、比质量、比服务。
(二)行业应该搞集团化竟标购买仓储物流服务。
(三)政府应该购买安全环保领域的设计、监理、评估验收鉴定等中介服务,为企业买单。
(四)政府应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厂房用地,支持土地合理流转租赁,或园区现成厂房整体租赁;园区水、电、路、气由政府建成提供,以合理的价格,方便企业有偿使用。
(五)政府应该制定指导价或调控价。对特定的原辅材料如引火线、黑火药、高(低)钾、硝酸钾、硫磺、铝银粉等特殊原辅料,政府物价部门应当制定指导价或调控价,并对执行情况,依法监督。打击价格垄断违法行为。
(六)政府可以制定行业薪酬指导意见。政府人社等相关部门提出行业岗位劳动薪资指导意见。
(七)政府应该购买安全生产和财会税务培训服务。政府提供并购买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服务;减轻企业财务经营风险,政府为企业免费培训财务会计人员。
(八)政府要成立金融风险担保基金。成立金融风险担保基金,为企业融资降息减轻负担、提供服务。
(九)政府要成立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基金。成立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发展基金,让企业创造条件有机会享受政府的助力奖补政策。
(十)履行法治政府担当。来真的、敢碰硬,打非治违,打假治超;加大查处重罚力度,提高违规企业违法成本;查处向企业吃拿卡要等违规腐败行为。
五,补短板。
(一)补本质安全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解决工库房建设滞后,工库房与产能不配套,设备工艺老旧落后,厂内外部安全距离严重不足,水电路及防雷、消防、环保设施不齐全、有缺失,应急及安保措施无保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安全生产投入经费不足,缺少实际管用的安全技能培训等问题。
(二)补安全短板。在产、供、销、储、运、燃放过程中,遏制安全生产事故。
(三)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短板。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产业投资增量减少,增长新动力不足,投资需求降低等问题。
(四)补科技创新进步短板。解决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活力不足,科技研发投入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缓慢,高新技术规模小等问题。
(五)补对外开放短板。解决国际交流合作不活跃,投资贸易规模不大,对外市场辐射力不强和开放度不高等问题。
(六)补环保生态短板。解决受水、土地、雾霾等硬约束加剧等问题。
(七)补人才队伍建设短板。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不活,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特别是企业科技、安全管理等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人尽其用,人才待遇偏低等问题。
此文由作者于2017年6月2日晚花炮沙龙第474期活动上,已作深刻阐述,由于篇幅所限,还有第三部分:谈2017年及以后一段时期我们应该做什么,待续奉上。致歉。
敬请关注。

作者张铁明,江西萍乡人,安全生产学者,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萍乡市市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在某花炮主产区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和教育培训,专攻于安全生产领域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走访调研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级内销市场。在国家级期刋上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作者侠骨义胆,珍爱花炮;不媚权势,不倚民粹;笔锋犀利,独立视角;唯服事理、法理和民意天理。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