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花炮行业打"价格战"愈演愈烈,大有停不下来之势。行业内竟不知伤害到了"安全"。
谁都知道,要打"价格战“就要把成本降下来,就得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降成本。实际上,除了采取正当手段降成本之外,不乏有越"雷池"的降成本,这节外生枝就伤及到了"安全”。
譬如:有的想图个便宜,从非正当渠道采购化工原料;有的违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违反"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在生产环节私下缩减工艺流程"多合一"、偷工减料、粗质滥造、……,由此出现了"畸型"的计件取酬;有的就连正当的安全生产投入如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保险等费用也都被"挤"掉了;有的迎合少数人的"离奇"嗜好和任性消费心理,违反"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国家标准,私下改配方、调药种;有的撮合虚伪的消费心理,掺杂使假、假冒伪劣、杜撰包装;有的打专业燃放类与个人燃放类产品的"擦边球","游走"在这两者之间,忽悠消费者;有的"饥不择食"任性使用"机械化"、使用"新发明";有的"地下工厂"、"地下订单"、"地下运输"、"地下储存"、"地下交易"就见怪不怪了;等等这些"出格"的降成本、打价格战行为,无时不刻在触碰安全底线。
这其中,打价格战的主导是消费市场参与者,生产供货方处在"弱势"一端。由此,倒逼或迫使生产供货方触碰"安全"底线,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为这是条"断头路"。
用正当的市场经济手段降成本、增效益,未尝不可,而且应当大力推崇。但触碰了甚至是越过了安全底线的花炮产品,就请行业慎之又慎喽。
当下的花炮确实经不起再折腾,行业"价格战"请别再"凑热闹"啦,千万莫乱上添乱。应该清醒,行业"打价格战"没有赢家,最终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花炮行业自己。
当然,行业那些"地下工作者",政府应该管一管;不能光喊不做,喊得"吓死人",做起来就没了下文;不能放任自流,因为政府和行业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拯救"濒临悬崖"的千年花炮。
一一作者张铁明,安全生产学者,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安全专家,某市市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长期在基层一线从事安全生产工作,潜心研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走访调研20多个省市,专著多篇专业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应邀到各地公益讲学。创立“安全哥说安全” 。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