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狂欢后,寻甸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出租车司机老周的感觉很明显,相比一天前一刻不停地奔忙,昨日的生意明显冷清了很多。幸好,这并没有降低本届民族运动会1100多名运动员的热情,射弩、秋千等部分项目已经决出金牌,被称为“中国式橄榄球”的抢花炮成了赛会第一天最受民众欢迎的运动。

被称为“中国橄榄球”的抢花炮比赛进行得相当激烈。记者 杨映波 摄
运动员比观众多
昨日上午8时30分,昆明市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一天的比赛项目正式开始,15个代表团对9个大项的竞争也陆续展开,相比一天前的座无虚席,可容纳12000人的寻甸县民族体育馆呈现的是另一面,看台上只有几个零星的观众,出现了运动员比观众多的场面。
尽管如此,板鞋竞速、高脚竞速两个项目的男女运动员依旧在赛场上活力四射,汗水交织着泪水与欢笑,俨然有了参加奥运会的感觉。
“民族运动会的目的不是得奖,主要的是(民族)运动的一种普及,这是民族体育事业延续下去的前提。”陆良队板鞋竞速项目的教练告诉记者,得奖并不是参与此次盛会的主要目的,让更多的人投入和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显得更加有意义。
花炮越变越好看
下午,在另一个赛场,数百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到了抢花炮的比赛现场,改变了“运动员比观众多”的场面。
昨日下午3时许,身穿黑色球服的宜良队与官渡队之间的较量从场面上看实力悬殊。抢花炮的比赛过程与风靡大洋彼岸的橄榄球类似,所以抢花炮也被称为“中国式橄榄球”。运动员们争抢的花炮和我们常见的花炮大相径庭,是个椭圆型的橡胶饼。
据在场的裁判员介绍,考虑到比赛需要结实耐用的花炮,成为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后,花炮变成了直径5厘米的小铁箍。在实际的比赛中,由于队员之间的争抢十分激烈,直径仅有5厘米的小铁箍根本不知道在谁的手里,这给裁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和公平性,花炮就由小铁箍变成了现在的直径为14厘米的橡皮圆饼,这样的花炮既美观又安全。
改规则具时代感
现在,抢花炮比赛在规则上融合了足球、篮球、橄榄球的很多理念和规则,更具时代感。在规则上,抢花炮也由原来的不限时间不限地域,变成了现在在长60米、宽50米的草坪或者土地上进行,进攻也由原来的不限时改为了现在一次进攻必须在1分30秒内完成。花炮的发射器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之前的花炮是用火药进行发射的,安全程度不高,现在的发炮机非常轻巧。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据介绍,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或秋收后最踊跃。在抢花炮的日子里,远近侗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岩坪,有的人是为了给本村寨的花炮选手呼喊助威,有的人却是为了寻找如意郎君。侗乡流行这样的诗句——“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逞英豪”。(完)(记者 汤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