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摔倒在街头,人们纷纷伸出援手,但是谁也没有把老人扶起来,还有人“善意”地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此事让网友们产生了联想,并引起激烈讨论。一位网友认为,这与当年南京“彭宇案”不无关系,“彭宇案”一纸判决,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
仅有4%的网友认为应该扶起老人
1月9日下午,一位八旬老人突然倒在杭州南宋御街街头。有关报道称,当时很多好心人围上来,伸出援手。
杭州某论坛网友“蟋蟀”也参与了救助,他用相机拍下了救助的全过程。
据报道说,“蟋蟀”和朋友在附近逛街,看见老人突然倒下,身体不停地抖,他的朋友就帮老人翻了个身,让老人不要起来,然后拨打了急救电话。
“蟋蟀”前几天刚看了郑州大学生扶老人被判赔钱的事,这让他感到有点后怕:“我们不敢去扶老人,但也不能看着他倒下不管。”
据“蟋蟀”称,路人们纷纷给老人提供帮助,但也有让人寒心的事。“当时有一位店老板想扶老人进店里暖一暖,旁边有一个中年妇女竟‘义愤填膺’地劝他不要多管闲事。”后来,有巡街的保安上前询问情况,有热心的路人帮忙拨打救助电话,有附近商铺的店员递出羽绒服给老人保暖,但是谁也没有把老人扶起来。
扶,还是不该扶?对此,腾讯网发起了投票,近13万名网友进行了参与。
其中,有62.54%的网友选择了“绝对不会,怕惹麻烦”,有33.45%的网友认为,应该先理性判断,再作决定。仅有4.01%的网友觉得,肯定应该扶老人,认为“这是起码的公德”。
北京网友认为,报道中用“寒心”这个词语,来形容这次投票结果恐怕不恰当。不是大家不想帮,而是不敢帮。用“悲哀”更恰当,更能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的无奈。
不良判决败坏社会风气
这样的担忧不是没有原因。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一现象说明社会存在信任危机,有了南京“彭宇案”的宣判,才产生了这样的社会效果。
2006年11月20日,南京的徐老太太在公交车站等车,自称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并于2007年年初将彭宇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元。
另一方面,彭宇解释说自己是下车时看见徐老太太摔倒,就赶紧把她扶起来,大家一起送她到医院,自己还垫付了200元医药费。
2007年9月3日,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从常理分析”,认为如果彭宇是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