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2月6日凌晨6时许,北京丰台区星河苑小区附近的一处烟花销售点起火,周围停放的车辆受损严重。
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烟花爆竹生产进入旺季,烟花爆竹安全事故也进入多发期。日前,公安部就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烟花爆竹爆炸事故情况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安全监管等部门认真排查整治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环节的安全隐患,切实承担起烟花爆竹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管职责。
烟花爆竹频发事故,主要是摩擦。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1、现用烟花爆竹药物的摩擦感度普遍较高
与军工和民用炸药比,大部分烟花爆竹药物的撞击感度相对较低,摩擦感度相对较高;相同烟花爆竹药物的两项感度相比,大多数药物的摩擦感度高于自身的撞击感度。笔者曾组织对全国各地使用过的316种烟花爆竹药物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进行测试,撞击感度值大于80%的有23种,占7%;摩擦感度值大于80%的有137种,占43%,撞击感度为100%的3种,占0.9%;摩擦感度为100%的98种,占31%。相同药物比较,撞击感度明显高于摩擦感度的有73种,占23%;摩擦感度明显高于撞击感度的有211种,占67%。可见,烟花爆竹药物的摩擦感度普遍偏高。所以,因摩擦引起的事故远多于因撞击引起的事故。
2、摩擦作用普遍存在
在烟花爆竹生产中,摩擦作用随时随地存在,如人的鞋底与地面接触、拖动物体、扫地、药物从容器中倒出、碾药、过筛、造粒、裁引、钻孔等都存在摩擦作用。有时会因相互接触面硬而粗糙或接触面积小等原因而使摩擦力非常大,当它作用在摩擦感度较高的药物上时,就有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另外,静电在生产中也是不容忽视的隐患,而静电的积累就是由摩擦引起的。
3、部分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不强
由于摩擦作用非常普遍而平凡,以致人们的思想产生麻痹,在生产中极易忽视。一个操作工一天要制造成千上万次摩擦,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摩擦作用的危害性,常常会无意识地造成对药物的剧烈摩擦,如操作中手脚过重,随意在车间拖动重物等。违章操作禁而不止,如使用禁用工具、各种工序在同一工房同时进行、药物粉尘不及时清理等。有的企业领导明知某些药物的摩擦感度高,但总是抱有侥幸心理,不愿调整配方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因为有以上隐患存在,烟花爆竹生产中因摩擦引起的事故便屡见不鲜,而且留下了很多沉痛的教训。例如,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浏阳某花炮厂的职工用碾完氯酸钾的碾槽碾硫磺,残留的氯酸钾粉尘与硫磺摩擦引起爆炸。并导致一系列殉爆,造成53人死亡,32人受伤;1983年2月3日,某乡办花炮厂的收发室人员手脚过重,使药物粉尘摩擦起火,造成14人死亡,26人受伤……笔者通过对176起烟花爆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因摩擦直接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有65起,占36.9%,超过了1/3。这说明,在烟花爆竹生产中,因摩擦引起的事故确实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相关新闻链接:我国首部烟花爆竹标志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
据新华网北京专电: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国各地也将迎来烟花爆竹燃放的高峰期。根据强制性国家标准《烟花爆竹标志》,从2010年7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