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进口花炮堪称最严
花炮周刊记者杨成伟
在过去两年,荷兰似乎成了浏阳烟花爆竹出口的“老大难”。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浏阳办事处提供的资料显示,因产品燃放性能不合格,2014年,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中国系统(RAPEXCHINA)通报湖南辖区不合格烟花爆竹产品6起,与去年不同,数量减少2起。但和去年一样,上述警示通报的通报国全部为荷兰。
欧盟 CE 标准已堪称当前国际烟花爆竹行业最严标准,欧盟有29个成员国,通报国都是荷兰;浏阳出口烟花爆竹质量稳定性逐年提高,荷兰却俨然成了其旅程中的“老大难”。是偶然,还是必然,能否规避,带着这些疑问,《花炮周刊》展开了调查。
现象 两年被通报14起
在荷兰这个因郁金香、风车而闻名全世界的国度,人们对待烟花爆竹的态度可以用“超级喜欢”来形容。
虽然荷兰燃放烟花爆竹的法定时间在岁末年初只有16个小时,销售时间只有岁末最后3天,但是,烟花销售却在逐年增加。荷兰国家电视台 NOS 曾报道,早在2011年,该国烟花销售额可以达到7000万欧元,2012年预计可达7500万欧元。
日销亿金,这自然也刺激了国内烟花爆竹对荷兰的出口额。浏阳市商务局外经外贸科提供的长沙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浏阳出口荷兰的烟花爆竹同比增长达23.17%,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
然而,荷兰国内较低的烟花爆竹销售门槛、独特的烟花爆竹进口管理法令,使得整体质量稳定性逐年提高的浏阳花炮在这个“牧场之国”屡摔跟斗。2013年, RAPEXCHINA 发出的、涉及中国出口烟花爆竹的警示通报43起,其中涉及浏阳企业的有8起;2014年,涉及浏阳企业的类似的警示通报为6起。其通报国均为荷兰。
资料显示,2013年8起警示通报的原因是声级值和产品稳定性不达标。去年荷兰通报的6起警示通报的原因是产品存在火险、稳定性不够以及声级值过高。
根源 市场需求与产品性能存在矛盾
诱因大同小异,通报国均为荷兰,原因何在?根据 RAPEXCHINA 通报的信息显示,欧盟加强对烟花产品在禁限用药物检测监控的同时,对燃放检验抽查的力度在逐步加大。
浏阳市博德烟花公司一位业务经理介绍,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在利用欧盟 CE 标准管理、监控进口烟花爆竹之时,对于烟花爆竹管理也有着独特的限制要求。
即便如此,浏阳花炮两年被荷兰发出警示通报14起,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烟花爆竹进入荷兰的“通道”比较混乱。
据了解,荷兰大、小经销商均能从主产国进口烟花爆竹,其进口渠道主要有两种:直接从主产区进口;从乌克兰、俄罗斯等国转运。公司实力良莠不齐,使得该国对烟花的监管相对分散,质量问题随之而来;此外,由于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对烟花进口没有严苛的监控,再加上出口企业相互压价,为流入荷兰的烟花爆竹产品存在质量隐患打下了伏笔。
“与‘德国进口商对产品发数、药量、分贝有明确要求,工厂只要按照客户要求生产即可’不同,荷兰不少客户在订购产品时,对产品无具体要求,以市场消费需求居上。只认准产品效果,考虑更多的是市场需求,有的甚至是迎合客户需求。比如又要产品是V形,又要形式多样,又要效果好,又要响声大,怎么不会倒筒?”某出口荷兰企业的质检负责人认为,当前,荷兰的消费需求与产品性能是相矛盾的。
“声级值较难以准确控制的原因,包括工厂缺少专业的分贝仪、较好的燃放场、产品运输过程中干燥、产品抵港后卸货不当等多方面因素。或许因为购置费用较高、每年年检较为繁琐,在把控声级值时,不少工厂是凭经验来把握。”博德烟花一位高管如是说。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