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外的烟花来源于中国,在其开始生产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制作的方法与工艺、烟花的品种与浏阳花炮的制作方法惊人的一致。
到19世纪,国外烟花在制造工艺上经历了一个大的跃进。在欧洲,由于科技进步对化学有了较多的了解,推进剂得到更好的利用,装填烟花的方法及烟花部件都有改进,产生了新的烟火效果,特别是使得烟花的色谱范围更广了,彩色的亮度更好了。新工艺通过当时出版的大批科普书籍而得以传播。同时,由于报纸扩大了销售量和一些杂志如《伦敦时代画报》及《世界新闻画报》加强宣传,有大量介绍烟花会的图片,从而促进了一大批新老烟火制造商的成长;而且由于有了较好的运输工具(如火车),能让人们从较远的地区旅行来观看烟花会,为烟火商举行烟花会提供了便利,欣赏烟花会的人越来越多,客观上刺激了烟花的生产与销售。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的烟火制造工艺不断改良和革命:在烟火中采用铝、镁等金属粉末,大大地增加了烟火的色彩;采用了威力更大的推进剂,烟花飞得更高,开放冠幅更大;礼花弹的品种增加,直径增大,爆发力更强。
随着国外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竞争性日益激烈的商业世界,烟火业也面临着其他商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是随着原料及运输的涨价、工资增加、保险金提高,各种企业管理费用的提高,在很多国家里,烟火业都面临着一个困难时期。一些大的联合公司认识到,要降低烟花产业的成本,提高竞争水平,必需接收和兼并企业,实现机械化和合理编制。于是英国佩英斯和威塞克斯商号兼并中小商号,组成英国烟火有限公同;同时,通过布罗克的烟火工业对怀尔得的兼并,谢尔吗利公司对威尔斯的兼并,组成大规模的烟火工业。在美国,也进行了同样的兼并。通过兼并,近些年来国外烟花业小商品号明显减少,烟花行业生产出现了规模化、集团化的明显特征。 美国的烟火工业在19世纪中叶发展很快,它们主要是由英国及意大利的移民创建的,所生产的烟花主要是供7月4日的庆祝活动用。今天的一些商号都建于20世纪50年代,其中大部分都是小型的,大部分商业都掌握在一小部分制造商手中,其中有彭西瓦亚的基本烟火制造公司、俄亥俄州的洛夫兰三国公司以及埃尔克顿、马里兰的新泽西烟火公司。
美国的烟火工业生产不景气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多州有限制性的法令,包括禁止生产与销售,对许多商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二是来自中国、日本、台湾、香港和澳门(中国大陆产品)的竞争者占领了美国相当一部分市场。由于这些东方国家和地区的工资低,产品价格也相当低,同时中国和日本礼花弹的效果好,对美国的制造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许多美国公司都是家族企业,其中一部分家族是意大利籍的。所有的公司都抱怨利润低,并遣责州的法律不公正,把他们当作肇事者看待。但是,美国烟火市场很广阔,仅每年7月4日消费的烟花就达1600多万美元,而且有大批烟火制造的爱好者,他们有自己的组织和刊物,甚至公开或暗地与政府的法律对抗,常常进行违法的冒险作业。
在苏联,自从十月革命以后,烟火的生产完全由国营合作社经营。为了庆祝全国性的节日,许多群众性的烟花会是在公园里由政府或团体举办的,只有在新年前夕,才能在商店里买到比较安全的烟花。俄罗斯有烟花生产的传统,早在17世纪就有关于烟花会的记载,1742年为了庆祝女王伊丽莎•彼得罗夫娜的加冕典礼,在莫斯科举办了一个大型烟花会;为庆祝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加冕典礼,在莫斯科举办了一系列的烟花会。
作为欧洲烟花艺术的先驱者来说,意大利应该得到很多的赞誉。事实也是如此,意大利共有200家烟火商号,但大部分为家庭商行,通常与许多拥有大工厂的欧洲商号在一起制造信号弹和礼花弹。有代表性的商号是罗马的科西亚塞公司和拉非罗公同,科莫的卡莫西尼公司和摩卡莱里的潘齐拉公司。意大利是欧洲生产烟花最早的国家,也是举办烟花会早的国家,因此常以他们的烟花会而自豪。
在日本,烟火生产始于1620年,虽然在此之前已举办过烟花会,但烟花产品都是从中国购进的,他们的烟火生产技术无疑也是从中国学到的。直到20世纪,日本还派人到浏阳学习技术,或者从浏阳请师傅去日本传授技术。长期以来,日本的烟火仅仅是用黑火药制成的。大约在1880年从欧洲引入氯酸钾后,日本就掌握了彩色烟火的配方。日本烟火历史上一个里程牌,是仪作青木于1926年创造出了双花瓣的菊花图案。两年以后,为庆祝天皇就位所举办的烟火会上,青木燃放了三层花瓣的菊花图案,花心是红的,内层花瓣是蓝的,边缘花瓣是琥珀色的。此后,这种多瓣的菊花火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烟花。日本的机械制造业对烟火制造有很大的推动,烟火制造商也以他们所生产的特大型礼花弹(20英寸以上)而出名。日本生产的烟火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一些较大的商号常常在国外举行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