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青年孙中界在上海开车疑遭钓鱼断指以证清白事件又有新的进展。新成立的调查组几位成员已到孙中界所在公司进行调查。但是,调查组具体成员的名单至今没有公布,持续跟进报道这一事件的央视,对不公开调查组成员的做法提出质疑。调查组成员中没有央视记者,而唯一进入调查组的中央媒体记者当天还在北京。
浦东新区之所以重新调查 “钓鱼执法”事件,不外乎是为了让调查结果由此前的“没有说服力”变得“有说服力”,从而达到消除公众疑问的效果。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浦东方面的不恰当介入和干涉却又令人失望。当前在上海采访“钓鱼执法”事件的中央媒体记者那么多,为何只提供一个名额?而唯一的这个名额却给了一个当时不在上海的记者?调查组成员名单为何秘而不宣?在调查组和司机孙中界面对面时,为何只让一名当地记者参与?……浦东方面如此绞尽脑汁地介入和架空调查组的调查权为哪般?
显然,在浦东一些官员的盘算上,与其说是为了调查事件真相,还不如说是借这个新调查组的名义来遮人耳目,从而进行舆论公关和赢得舆论上的胜利。为此,他们不惜使出了“乾坤大挪移”。
首先,他们让这个联合调查组只在形式上存在,但真正触及核心问题时,则由那些由上海本地记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小组 (“联合调查组”分为3个小组)去进行。把“调查权的重心”进行有效挪移,把不可能控制的调查权架空,这就是浦东官员打的如意算盘之一。
其次,想方设法让调查组的其他小组查不到问题或查出问题了,也要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把不利于自身的结果挪移开。这样,既能体现浦东在调查“钓鱼执法”事件上的开放、大度、包容的姿态,又能遮掩“钓鱼执法”不光彩的一面,还能让遭遇“钓鱼执法”的司机无话可说。最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封住公众的“嘴”。
好一招机关算尽的 “乾坤大挪移”!
不过,公众的眼睛始终是雪亮的。表面上看,浦东在调查组上做的手脚天衣无缝,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蹊跷安排恰恰又反衬出此地无银三百两。想必,这会跟上一次公布的调查结果一样,这些官员因显得过于“聪明”而低估了公众的判断力,反倒使其一切操作欲盖弥彰,进而把自己置放到了更多更亮的聚光灯下。
道理很简单,不让更多的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加入联合调查组,“钓鱼执法”的真相同样会大白天下。震惊全国的 “开胸验肺事件”、“周老虎事件”、“躲猫猫事件”、“邓玉娇事件”等等,事发时涉入事件中的官员一度都刻意在封锁消息和阻扰媒体调查,但最终呢,还是在媒体、公众以及网民的努力之下抽丝剥茧了。这说明纸是包不住火的,掩盖是没法阻止真相和公众见面的。那么,浦东有关官员还在遮掩什么呢?何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