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戴媞
赵伟平
华南理工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并获2006年度“中国十大EMBA风云人物”。现任熊猫烟花[21.21 -1.53%]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攀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熊猫烟花是全球花炮行业惟一的上市公司。目前总市值超过15亿元人民币。
10月1日晚,在天安[4.61 -1.71%]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联欢晚会上,熊猫烟花的2250平方米网幕焰火“锦绣河山”继奥运会后再次惊艳全场。
这些天,国庆联欢晚会网幕烟花燃放总指挥、熊猫烟花董事长赵伟平一直忙着应对来自媒体的各式发问。而一见到《成功营销》记者,赵伟平就关心起熊猫烟花当日在股市中的表现。最近,这只“国庆概念股领头羊”在1个月内涨幅几乎翻倍,“功夫熊猫”的强劲势头可见一斑。
“熊猫烟花”火了,这一品牌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而这位“功夫熊猫”的幕后大导演似乎已来不及体味成功的快感,他正在盘算下一次的恢弘盛况。
学者型烟花大佬
坐在记者对面的赵伟平头发几近斑白,目光坚定而平和,有着生意人特有的周到及少有的质朴。出乎意料的是,这位烟花大佬,当年竟是教师出身。赵伟平说,自己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就当上了教师,到80年代中期转到一家国企,专做烟花爆竹外贸出口。“当时做了几年总感觉放不开。”意识到事业的瓶颈后,1989年,赵伟平毅然辞职“下海”了。也就在这一年的5月,中国烟花行业第一家私营企业——广州攀达(Panda)贸易有限公司横空出世。赵伟平说,之所以起名叫“熊猫”,就是希望她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代表整个民族形象的品牌,成为走向世界的国宝品牌。起初,公司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出口贸易。为打造品牌树立形象,1992年,赵伟平投资建设中国烟花行业第一家私营生产企业——攀达(Panda)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结束了烟花出口的贴牌生涯。
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真正把熊猫烟花的品牌立起来,1994年,赵伟平用50万元买断了一名专业能力十分突出的烟花工程师。在他看来,对人才的重视,可算是对企业的深度营销。
事实上,为了把熊猫烟花的品牌做大做强,从2000年起,熊猫烟花就在海外市场陆续收购了许多烟花终端公司。2001年赵伟平收购了英国BRIGHT STAR烟花有限公司;2002年,收购了在当地排名第二位的丹麦飞高烟花有限公司,并高薪聘请该公司的总经理到熊猫烟花任职;2004年,在瑞典收购了MASTERNA烟花有限公司;同年,投资陵市熊猫烟花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达2175亩。
既要壮大自己的力量,又要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做法对赵伟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当同行对我产生威胁的时候,我就想办法收购它”——这是可口可乐公司在竞争中的不二法门,也是深受赵伟平推崇与认同的商业手段。赵伟平说,不掌握终端市场,就不会有持续竞争力,也就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品牌。在这样的思想驱动下,赵伟平在 2005年收购了全球烟花行业惟一上市公司——湖南浏阳花炮股份有限公司,一跃成为业内老大。
“熊猫”进京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话在当下社会早已显得不合时宜。产品好并不等于品牌打造得好。作为一个烟花企业,怎样喊出自己的品牌?赵伟平说:“营销并不是非要花大把的钞票来赢得市场,而是在了解市场、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的基础上,花费适当的经济成本,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 ”
2007年春节,熊猫烟花[21.21 -1.53%]打入北京市场,首先就采取了压价策略。“不论是做大型燃放,还是春节的民品市场,熊猫烟花的定位都是‘高端’二字,但高端定位不是高端价格,不意味着疏远普通消费者。 ”赵伟平说,当时给一挂 1000响的鞭炮零售价定为 15元。而就在 2006年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