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青
他是一个平凡的老人,朴素的衣着,黝黑的皮肤,年过七旬双眼依然精神矍铄。
他又是一名不平凡的人,从事花炮研究几十年,退休后又从事花炮教育工作,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花炮事业。
在花炮行业,他算得上是一个贫穷的人,有着总工程师的头衔,但住的是一套不到100平米的套间房,骑着一辆十几年前买的破“永久”。
他又是花炮行业最富有的人,培养出了数百名行业中的精英,培训过数万名技术人员。
痴迷火药毕生心血献给花炮
在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名留美的热血青年毅然抛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他不但自己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中,而且将儿子也取名为“卫国”。只是他没想到,儿子欧阳卫国会研究一辈子的火药,不是为了战争,而是将火药化作成了夜空中美丽绽放的礼花。
欧阳卫国读书时就偏爱化学,工作以后对火药更是有一种痴迷。60年代从高中毕业后,欧阳卫国在官渡轻化厂从事花炮原料的生产,1975年,他发明了安全引线,这让花炮安全导引方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后来调入县出口花炮厂,从事技术研究与职工教育工作,他主编了《花炮中级技术讲义》,主持研发的“年产100万发礼花弹技术装备及产品开发”曾获得国家星火四等奖。
放弃十万年薪回乡办花炮学校
2000年,刚刚退休的欧阳卫国被四川一家花炮公司请去做技术顾问,开出的年薪是12万,且奖金另计。在四川上了几个月班后,欧阳卫国接到了浏阳市政府的邀请,希望他回来筹办花炮学校。欧阳卫国立即放下手中的高薪工作,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劝阻,为花炮学校的筹办出谋划策,为第一届花炮班学生的招收四处奔波,毅然当起了花炮学校的花炮研究室主任和教师。
由于欧阳卫国非常平易近人,学生们都把他当做家里的一名长者来看,一有什么问题总爱向他请教,他也会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告诉学生。现在,欧阳卫国的学生大多都已经成为各花炮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业务精英,有的自己经营起了花炮厂。每年过年,学生们都会相约来看望老师。“去年过年我家门口就摆了8辆小轿车。”说起自己的学生,欧阳卫国的眼睛里就闪耀着光芒——尽管自己还是骑着自行车。
自费出书全面总结花炮技术
从70年代开始,只要碰到技术要点难点,欧阳卫国就有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本日积月累达到了两尺多厚。花炮学校当时在全国都是首创,没有花炮教材,欧阳卫国夜以继日地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组织编写,自己多年记录的笔记也就成了最好的素材。短短两年内,他先后完成了《花炮原材料》、《烟花原理》、《花炮工艺学》、《花炮制作》和《花炮配方》五本教材的编写。2004年,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花炮艺术系,欧阳卫国又不辞劳苦组织编写花炮行业的大专教材,目前教材都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专家审定,填补了花炮理论领域教材的空白。
花炮技术方面一直没有一本系统、全面的理论书籍,遇到难题大部分技术人员只能向老师傅请教,这不利于花炮技术的总结与提升。2007年,欧阳卫国开始综合自己以前编写的教材,准备编一本花炮技术方面的“百科全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本60多万字的《花炮技术》终于杀青,该书详细记录了花炮的原理及制作工艺,几乎包含了烟花爆竹的全部领域。欧阳卫国又掏出了多年的积蓄,花费十万余元才让这本《花炮技术》正式出版面市。
责任编辑:戴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