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类以来,就少不了灾难。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每个受考验的灵魂都会交出一份答卷。请看看在两次大灾难中受考验时不同的人截然不同的表现。 一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座无虚席。七所中学八所小学15个先进班的少年儿童在这里向新疆自治区教委的领导作汇报演出。领导是来验收“两基教育”的。表演到第二个节目时,舞台上方掉下几块着火的碎布片。原来,舞台的光柱灯烤燃了幕布。同学们一阵骚动。 “保持安静,坐着别动!”有人高声喊道。于是,这些“分别代表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因为都想为母校争得纪律好的名声,全都安静下来。但大火很快烧着了电线、吊绳、天花板以及观众席上的木椅、布套等。 友谊馆霎时变成了一座火葬场。烟熏火燎下,除坐在后部紧邻出口的部分学生逃出外,其它大部分孩子被烧死、踩死、砸死和熏死。主要原因是该馆前后左右7个门只有1个门是开着的。正面两门,左右两侧4个“太平门”均用防盗铁网锁着。蜂涌而出的孩子无计可施,只好在铁栅栏后面,挥舞着血肉模糊的小手向外求救。 这场大火共造成326人死亡,134人受伤。死难者中,参加表演的孩子达289人,学校教职工19人。 这场震惊中外的大火灾,官僚体制下人们常见的玩忽职守另当别论。令人惊讶的是那些所谓的“公仆”老爷们的拙劣表演。 据一名被老师举上窗台逃生的五年级男生回忆,当他上完卫生间回到剧场一看,无数的火花往下掉。一位领导模样的大人拿着话筒喊:“孩子们,都别动,让领导们先走!” 好一个“都别动,让领导们先走”,就这一句话,倾刻间要了289个孩子鲜活的生命!看看这些丑恶的嘴脸吧: 在场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新疆石油管理局的一位副局长。火灾发生后,他不顾众多师生的安危,率先从塞满孩子们的唯一通道逃离现场。然后一头钻进小轿车,溜之大吉。甚至经过消防队时也不下车报警。市教委的一名党委副书记,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钻进了卫生间。又仗着成年人的力气,把原本可塞30人以上的卫生间反锁顶上,任凭外边的孩子哭喊也不开门。事后还恬不知耻地向记者炫耀他的逃生经验。 另外还有十多名市局领导,无一人出面维持次序。无一人向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反而争先恐后地出逃。事后发现,在孩子们羸弱的身体上,有许多成年男人的皮鞋印。在如此巨大的灾难中,和孩子们同场遇险的克拉玛依市20多位副处级以上官员竟奇迹般无一伤亡。按照当时他们所处的位置,都是坐在最前排,离火源最近,而离唯一的逃生门最远。 在此,我突然想起了“假道学”这个词,用在这些官员身上再合适不过。看看平时这些老爷们,一个个头发梳得溜光,肠满脑肥,红光满面,人前人五人六的。在台上作起报告来,摇唇鼓舌,跟真的一样。教育起别人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好象天底下他就是真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实际上,呸!狗彘不如的东西!从这些像畜生一样活下来的官员身上,我们何尝看到半点道德的影子? 二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93年前的一次海难事件。1912年4月10日晚,一艘满载乘客的“泰坦尼克”豪华游轮,由英国的南安普敦港启航前往美国纽约。这是当时人类建造的最大的航船。不料启航后的第四 天,就在大西洋的纽芬兰海岸误撞冰山。船上2208人,仅有705人获救,1053人沉入大海,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难。但是,汹涌的海水淹没的只是人们的肉体,当时船即将沉没时那些可敬的人所表现出的高尚品德和无畏精神却永留人间。 美国作家阿兰巴特勒在《永不沉没》一书中向我们详细描述了巨轮沉没的全过程。当时,建造该船的安德鲁斯也在船上。经他检查后,失望地告诉船长,船舱已大面积进水。不久,这艘巨轮将无可挽回地沉入海底。而救生艇不够一半乘客逃生。船长史密斯不假思索地说:“让妇女儿童先行。”接着,他又低沉而坚定地说:“我跟船走!”在死亡来临的一瞬间,他没有利用职权逃生,而是以自己的镇定和刚毅表达了自己的尊严。后来,有人看见,直到汹涌的海水涌进驾驶舱,他都一直站在船舵旁,像一尊雕塑一样纹丝不动,直到海水没过他的头顶。 造船师安德鲁斯是最早知道船要沉没的人。但从得到噩耗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打算逃生。在最后的时刻来临时,有人看见他一直站在船舱的大厅,注视着一幅“通向新世纪的门槛”的壁画,毫不关心脚下的海水正拾级而上。他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一个女服务生说的。他说:“孩子,很遗憾,我没有给你建造一艘永不沉没的船。” 不是一两个人把机会留给了别人,而是几乎所有的船员都这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信号员罗恩一直在甲板上发射信号弹。锅炉工亨明本来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划浆员,但他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到最后一刻他还在甲板上放卸救生艇。报务员菲利普斯和布莱德在报务室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最让人感动的是船上的乐队。他们没有随着人群逃跑,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