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观众感受文化艺术;
在国内,观众聚焦是否环保
8月8日,黄浦江畔的一场日景焰火引得社会各界观点井喷,这场焰火的创意者便是蔡国强,一位在巴黎放焰火让观众感觉是文化艺术、在国内放焰火让观众聚焦是否环保的艺术家。
据相关媒体报道,有现场观众将这场焰火比作为壮丽的瓦格纳歌剧,而有的市民则认为这场焰火会影响空气质量。
据了解,这场日景焰火所需的产品由浏阳市新年烟花等几家湘赣花炮企业提供,产品全部符合环保标准。蔡国强为焰火提供设计手稿,浏阳格信公司担纲焰火编排,浏阳市新年烟花是承办单位之一。
创意
主题“另类”,颠覆焰火以往编排
8日下午5时,混着濛濛细雨,盆花、烛光类产品、礼花弹相继在上海滩绽放,蔡国强天马行空般用产品燃放产生的白烟、黄烟等五彩烟雾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迷离的世界,启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这场白日烟火包括挽歌、追忆与慰藉等三个篇章,所使用的产品包括1060盆盆花、1000多根烛光、2000多发礼花弹。其中有一个画面的创意,是不同颜色的产品交叉燃放,体现的是不同亲人的对话。
“文化艺术性很强。以烟雾为‘画笔’作画,表达的是祭奠逝者的主题,意境比较凄凉。虽然在习俗中,白喜事也会燃放烟花爆竹,但以此为主题的焰火还是首场。”参与编排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刘先生认为。
“燃放效果不差。这场焰火的编排和以前参与的焰火不同。”参与了本次燃放的钟先生表示,以往的焰火编排以阵地为基础,这次没有阵地,只能参考手稿,心里没有底,为了在3200平米的场地上展示创意,编排人员只好不断地与导演组沟通。
“除此之外,这场焰火在编排上还有一个不同。以往规范阵地上产品属于齐射,而当场白日烟火则要求产品散射,对设备的要求更高,编排也更复杂。
探讨
“为日景烟花做了一次整体营销”
“另类”的主题与艺术张力十足的表现手法,在环保的语境下,这自然也引来了不一的评价,事中,有的市民误以为是突发事件甚至报警;事后,有的网友从环保角度质疑这场焰火的环保性,即便主办方事后称烟雾色素为食用色素,产品也符合环保标准。
“大家现在看到的不只是焰火,也是艺术,是装置,是中国水墨,也是我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这是蔡国强对当场焰火的解释。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蔡国强的这场烟火为日景烟花产品间接地做了一次整体营销,“日景烟花作为一种烟花爆竹产品,在近年来才逐渐被市场认可,自身发展也较快,甚至可能会成为行业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
不过,由于受制于人们的消费习惯以及风俗习惯影响,相比其他产品,日景烟花在市场上的接受度不是太高,“市场可以说处在一个培育期。这场焰火虽然达不到立马改变消费习惯的效果,但至少会使日景烟花这种产品的概念在消费者心中日益深入。
背后的故事
燃放前2分钟,检测工作才完成
“当焰火燃放一刹那,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钟先生介绍,这场焰火临近7月底时才开始编排,“几乎每天都是通宵熬夜加班。”
钟先生介绍,燃放器材在8月4日运到了上海,产品在三天后运抵上海,但由于燃放许可手续审批耽搁部分时间,直到8月8日凌晨4点才开始现场施工,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4点。“在8日下午一点时,由于怕时间来不及,施工团队甚至做好了不安装单发产品的准备,幸好由于参加施工的23位浏阳焰火人经验丰富,按照设计完成了产品安装。”
“产品检测是在4点40分左右开始,当时由于有一条线路不通,大家都很急,最后还是在燃放开始前2分钟解决了问题。”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