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政府发文要求所有花炮生产企业于2016年7月底全部退出。而在2015年12月,祁东县46家花炮生产企业已被全部关停,且按地上房屋资产评估的30%进行赔偿。认为政府行为违法,其中39家花炮企业联合向湖南省政府提请行政复议。衡阳市和祁东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防止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京华时报:
即便认为政府行为违法,并且遭到很大损失,但被关停的企业依然选择了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维权。相比之下,官方的一句“此举是为防止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便显得格外苍白。不得不说,某些地方政府的法律意识真够让人着急的。为防止事故发生,就可以随意关停合法合规的企业?这样的回应,几乎就是行政权力滥用的代名词,存在明显的逻辑硬伤。花炮企业属于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但只要守法经营,政府就无权干预,这是最起码的权力边界。关停倒是省事,却同时把政府责任和守法底线也一并省去了,本质上仍是一种懒政行为。按照这种逻辑,石油、化工、矿山等所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不是都可以想关就关?花炮危险,滥用的权力比花炮更危险。一地政府如果动辄就对企业霸王硬上弓,它就能把手伸向任何一个地方,伤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南方都市报:
面对一个合法的企业,由于某些原因,即使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要达到让其关停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办法:协商,给予其能够接受的补偿,让其自愿关闭。当然,这只是法治视角下的可行方案。祁东县围绕花炮企业而展开的博弈显然不在这一视角之内,花炮企业质疑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并诉诸行政复议乃至行政诉讼都应在情理之中。在祁东之前,因为强制关停花炮企业,地方政府惹上行政官司早已不缺先例。2015年4月20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判决,确认安徽省人民政府此前作出的要求烟花爆竹企业整体退出的行政行为违法,并要求省政府于判决生效后60日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判决书写道:“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体退 出虽然属于产业政策调整的范畴,但调整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因此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这一案例及其判决被认为是法治的一个典范。一个行业的调整、规范事小,如何捍卫社会的法律信仰事大。地方政府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