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安装烟花燃放装置 摄/记者杨威柴程
)
图为上午,天安门广场东南侧,工作人员正在安装礼花发射架 国庆当晚,30余万发烟花将在三幅巨幕上“画”出立体画面
本报讯 国庆当晚,天安门广场将点亮“网幕焰火”。30余万发烟花将在三幅巨幕(每幅2250平方米)上,一笔一笔地“画”出立体的画面。
早6点,记者在天安门广场的东南侧看到,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搭设国庆礼花发射架,并连接电子点火线。一位师傅眼珠直视电子连线,一根根地连接在电子座上。“笑脸、新色彩牡丹……”发射筒上还明显地标有各种样式的烟花名称。
据工作人员介绍,礼花的弹药在10月1日下午才会安装。
记者从网幕焰火燃放实施单位熊猫烟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三幅网幕焰火作品,平均每幅的烟花容量近8万发。
所有烟花均由电脑程序统一控制,用烟花画动漫时,单幅作品点火次数超过10000次,时间精确度控制能力须达到千分之一秒,只要少一次,或者慢一秒,焰火“动漫”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面目全非。仅承载8万发烟花的电脑编程数据,就需要7个工作日。
据熊猫烟花董事长赵伟平介绍,网幕焰火的“网幕”全部由长仅2厘米的钢丝网格组成,为了确保不出错误,工人们将这张2250平方米的网幕平均切分成9块,每块分别标示坐标。之后,工人再将每个大块的坐标细化到每个网格,确定每个网格的“经纬度”。
同时,根据画面的要求,8万余发烟花的位置固定后,每发烟花对应一个网格,将网格的“经纬度”做成标签,粘贴在烟花上,数据差精确到毫米。
按照这样的操作流程,30余万发烟花被分别固定在三张网幕上,每一发烟花除了精确定位外,还要根据燃放效果的要求,调整角度和位置。
担任国庆焰火设计、施放的团队,正是北京奥运会焰火燃放团队,在国庆焰火的设计中,他们使用电脑制作三维图案,并努力将这些渐变的图案、色彩用焰火表现出来。
由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研发部门经过7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实现了在2250平方米的巨幕上使用烟花作画。
为预防可能出现的降雨,30余万枚烟花都有自己的“风雨衣”。技术人员使用了电子加固器,给30余万枚烟花用特殊材质量身定做了“风雨衣”。
摄/记者杨威柴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