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阳河广场夜景。

大浏高速张坊段在建高架。罗文浏 摄

在浏阳,文化活动成为群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朱志云 摄

浏阳城内的立交桥,是全省县(市)城市中的第一座。

山水相映,浏阳城市环境美不胜收。

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全景。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以两翼齐飞来带动全盘经济发展的例子并不鲜见,以美国为例,其东部与西部沿海就是经济发展的两只翅膀。作为长沙东翼的浏阳,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为“对接长三角、融入长株潭、辐射湘赣边的次中心城市”。
浏阳市委书记钟钢表示,将以“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为抓手,全力打造一个文明富裕、民生和谐、宜居宜业、绿色发展、公平正义的浏阳。浏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曹立军说,“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财富,使浏阳从贫困县走向了全国百强县第64位。
A 改善交通让浏阳对接世界
从地理位置来看,浏阳位于长沙东边,东临江西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湖南醴陵、株洲,西倚省会长沙,北接平江,处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金三角”地带,面积5007平方公里,人口140万。从地形来看,莽莽苍苍的罗霄山脉横贯东西,将浏阳包围在崇山峻岭之中,就连浏阳县城,也在一个小盆地内。在漫长的岁月里,“出门难”一直是困绕浏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
1993年3月,浏阳决定修建全长35公里的浏永高等级公路,打通3940米长的蕉溪岭隧道,对接长永高速。在1000多个日夜里,浏阳人民在基本没有外界力量的支持下,挖土石方356万立方米,架设桥梁36座,浏永高等级公路使浏阳到省会长沙的距离缩短了4倍以上,让浏阳人第一次感觉到与世界是如此的接近。
没有现代化的大交通,就不可能有跨越式发展,从此,交通成为浏阳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路修通了,浏阳的发展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加速。1992年至1996年,浏阳自筹资金修建浏永高等级公路,1996年至2005年,浏阳的GDP由43亿元跃升到176亿元。2002年至2005年,浏阳完成了浏东、浏大、浏跃和永社等4条干线的建设,真正构建了浏阳域内一小时经济圈,今年,浏阳基本竞争力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处于第64位。
交通促进经济的全面加速发展使浏阳人尝到了修路的甜头。目前,浏阳境内有浏醴、长浏、大浏3条高速公路及沪昆高铁正在建设。其中,浏醴高速是南下香港,北上武汉的快捷通道;长浏高速建成后,从浏阳到长沙只需20分钟;大浏高速连接湘赣两省的重要高速通道。“交通先行”打开的不仅是山门,更是眼界。完善的道路交通能使浏阳触手可及外面世界的精彩,浏阳的发展也因此站到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B 经营城市让浏阳走向世界
走进浏阳,无论是久居祖屋的老人,还是出外数载的游子,或是境内外观光的游客,无不沉醉于她的瑰丽璀璨,惊诧于她的日新月异。而谁又能想到,就在10多年前,浏阳城区面积还不足3平方公里,街道狭窄弯曲,小巷九曲回肠,有人形象地说:叼一支烟,可在浏阳城里走一圈。
浏阳是如何实现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浏阳人会自豪地告诉你:得益于思想的解放。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建设的极度落后与建设资金的极度短缺这对矛盾摆在浏阳人面前,浏阳人跳出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提出经营城市的方法来发展城市。
1992年4月27日,浏阳圭斋东路临街土地拍卖,敲响了全省国有土地有偿出让第一锤,4000万元社会资金流向圭斋路。到年底,一条长1700米、宽30米的城市大道横卧而出。圭斋路成功开发开启了浏阳城市建设市场运作之门。随后几年,浏阳以这种方式将沉睡多年的土地资本推向市场,吸引了10亿元社会闲散资金流向浏阳城区“三纵三横”的主干道建设。2002年8月,浏阳建成全省县(市)中的第一条步行商业街。思邈公园、花炮广场、仿古步行街、湘东建材大市场、国际花品展示交易中心、体育会展中心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城市土地与民间资本的牵手,打造了一个浏阳新城。
今年7月初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浏阳又提出高标准提质改造工业新城——主城区——大瑶的连接通道,精心打造一条彰显浏阳精神、体现浏阳气派的景观大道、工业走廊和经济动脉,把浏阳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座城市连接起来,构建“一线三城”的城市建设格局。
城市建设给浏阳人带来的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近些年来,到浏阳来投资兴业、旅游观光的外地人多了,外国人也多了……城市建设,让浏阳一步一步走向世界。
C 美丽家园让浏阳融入世界
“今天去上班的途中,有了一种和平时不一样的感觉。仿佛城市的道路突然变宽敞了,转角的视线也开阔了,街头巷尾的卫生也有了好转。以前金沙路时常拥堵不堪,从恋人婚纱到龙泉港路口,究竟有多辆黑车在喊客,有多少辆中巴在拉客我没有统计过,反正每次走那过就要小心翼翼的,不然说不定就和哪个急刹车的车尾来个亲密接触。今天怎么会如此畅通?仔细打量着周围的变化,发现往日异常火爆的停车位上竟然门可罗雀,只有几辆车子摆在那里。而一直冷冷清清的南站内,竟然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了晃动的人影和进出的中巴车,车讯班次滚动显示牌亮了,真的亮了……”这是在浏阳网上,一名叫流年逝水的网友发的帖子,满心欢喜地述说了身边的变化。
这种变化来自于浏阳着手“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近几年,浏阳经济飞速发展,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城区乱搭乱建、小巷污水横流、道路交通拥挤,农村垃圾乱倒、杂草丛生、交通秩序混乱,这些现象与浏阳湖南省第二经济大县(市)的身份格格不入。在浏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浏阳提出了“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的奋斗目标。钟钢表示,“美丽浏阳、幸福家园”的内涵概而言之,就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改善民生;既要美化环境,又要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文明进步相结合,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经济学家朱翔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是思想更高层次的解放,克服了过去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公平的弊端,体现了民本思想,也是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目标的提出,表达出浏阳在打开山门,了解世界后,开始紧跟世界发展步伐,积极融入世界。
浏阳全力打造千百亿工程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财税过百亿,基本竞争力挺进全国三十强,在今年7月初闭幕的浏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浏阳提出未来5年将全力打造千百亿工程。
到“十一五”末,浏阳地区生产总值达556.8亿元,5年增长近3倍;财政总收入达33.24亿元,年均增长3亿多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2万元和1万元大关,基本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实现898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65位,5年提升了27位。
“一线工作法”让干部成群众贴心人
昨日上午,浏阳市溪江乡浆田村政务服务站热闹非凡。溪江乡国土所、财政所等各职能部门的人员早已就座,上门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各类政务服务,溪江乡“牢记鱼水情,服务到一线”活动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
今年7月召开的浏阳第一次党代会上,浏阳提出“调研在一线进行,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的“一线工作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登群众门、说群众话、办群众事。不久浏阳又召开作风建设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若干规定》,从“严明政治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严格日常管理、治理奢靡之风、加强廉洁自律、服务经济发展”等六个方面作出了要求,严禁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刁难基层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参与赌博、酒后驾车、私设小钱柜等24种行为制定了严格的处理措施。
“一线工作法”实施后,以前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不久前,在淳口镇和沙市镇交界处发现一堆垃圾,沙市镇镇长立马带人到现场清理,却发现垃圾在淳口镇高田村范围内,淳口镇马上组织了清扫。在葛家乡与洞阳镇交界的地方,葛家乡境内也有一堆垃圾,经查,这堆垃圾是洞阳镇龙洞村村民扔的,龙洞村查明了原因后,派人把垃圾运走。“要是放在以前,这两不管的地方,也就是垃圾最集中的地方,想要清理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高田村一位村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