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花炮人理当有龙头老大的气魄和担当,积极落实安全生产,推动产品更新,产业改革,让花炮从“多事之秋”突围,从“转型节点”起航。
董怀国
国庆长假期间,浏阳安监人员在副市长邓阳锋等领导的带领下,坚守战线,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大排查。截至目前,已经有361家企业通过审核,获准复工。同时,也有一些暴露出安全隐患的企业被责令加强整改,非经验收合格,不得复工。(《浏阳日报》10月8日6版)
众所周知,此次空前严厉的安全生产大排查,还是源于醴陵市浦口镇一家花炮厂发生的造成十数人伤亡的火药爆炸事故,以及湖南省因此而召开的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从9月24日开始,全省烟花爆竹企业全面停产整顿。于是,吸取教训,落实会议精神,我市采取措施,确保每一家企业停产到位,同时督促企业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自查自纠。
但是更应该看到,并不完全是发生在醴陵的一次意外、省级的一次紧急会议才促成了浏阳安监严格的生产监管系列举措。长期以来,浏阳作为花炮的主产区,一直将安全作为至关重要的工作抓牢,抓实。一方面在全市花炮企业深入开展宣传督导活动,落实国家安监总局最新颁布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生产,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另一方面是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相关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引导消费者正确分辨、安全燃放“浏阳花炮”。可以说,安全生产的理念,一直在浏阳花炮人的心中。
正因为此,浏阳并没有将这次因醴陵花炮厂事故而导致的全省的严厉排查看做“躺着中枪”,而是将湖南省的指示严格落实,将促进安全生产的系列措施作为常规工作来安排到位。在此次的排查中,浏阳安监的许多做法,比如说一家企业不合格连带影响全镇复工、安检员承担第一责任等诸多措施,都是足以影响到省内同行的工作亮点。而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的积极配合的姿态,都显示出一个花炮主产地千百年浸润下来的高度安全意识和可贵业界道德。
花炮是人们寄托情感、祈祥纳福的产物。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同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融合,成为当前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但是花炮又是对安全措施要求非常高的产业,安全是花炮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这个行业必须把握的基本准则。近年来,在安全和环保问题上花炮招致的诟病并不少,这让千千万万喜爱花炮的人纠结不已,更让花炮产业面临着拿改革换生存的巨大挑战。在这个重要的关口,谁才能拨云见日,荡开花炮产业的一片坦途?浏阳,当仁不让。
2012年,浏阳花炮实现销售总额231.1亿元,创税10.5亿元,连续3年增幅超过20%。
在2011年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发布会上,浏阳花炮以808.62亿地标当量名列全国第五,文化品牌价值达到 1028.17亿元,居全国第七,湖南榜首。不管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花炮都已经成为了浏阳影响世界的重要品牌。所以,站在花炮行业发展的大局来看,全省乃至全国的严厉排查是消除安全隐患,淘汰落后产能,重树行业形象的大好机会。浏阳花炮人理当有龙头老大的气魄和担当,积极落实安全生产,推动产品更新,产业改革,让花炮从“多事之秋”突围,从“转型节点”起航。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